李凤荪
李凤荪(1902~1966),今临湘市长安街道人。民国15年,入南京金陵大学农林生物系,在考察江苏省40多个棉粮县虫情后,发表处女作《江苏省昆虫之分布》、《捕蝗古法》等学术论文,才华初露。
民国19年,先后在江苏昆虫局棉虫研究所和浙江昆虫局任技佐,筹建蚊蝇研究室,发表《棉大造桥虫之生活史与防治法》、《世界疟蚊名录》、《中国之黑斑蚊》、《蚊虫防治法》等19篇论文和著作,成为国内最早研究医学昆虫学的学者之一。
民国24年8月,赴美留学。一年后,获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昆虫学硕士学位,25年秋,谢绝美国友人的挽留,毅然回国,任南京中央棉产改进所技正,专事棉区害虫的防治研究,相继出版《中国棉虫研究趋势》、《棉作虫害》、《棉红铃虫》等论著。27年携眷回籍,开办力耕农场,进行果木生产实验,同时撰写50多万字的《中国经济昆虫学》,为国内昆虫学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实用价值较高的著作。29年4月出版后,引起国内外昆虫界的注目。
民国29年7月,他先后被聘请在浙江大学、福建农学院、湖北农学院、湖北医学院、武汉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湖南林学院任教;其间,结合教学搞科研,到青藏高原、中越边界、海南椰林、福建海滨、湘鄂川边区实地考察,搜集大量资料。通过10年努力,于1951年再版《中国经济昆虫学》,收录昆虫由初版的1300多种增至1700种,对其分布范围、形态特征、防治方法进行详尽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大农艺学院院长兼植物病虫害系主任。1951年湖南农学院成立,任该院植物病虫害系主任,写作出版了30万字的《中国乡村寄生虫学》,先后被选为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兼学部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昆虫学报》编委。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他忍辱负重,仍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1958年调至刚刚成立的湖南林学院,主讲《森林昆虫学》。他结合教学,先后深入会同、靖县等30个主要林区考察森林害虫的防治方法,写出《竹蠹虫的发生及防治的研究初报之一》、《江华麻江伐松蛀虫简报》、《苏云金杆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研究简报》等10余篇学术论文,对保护森林、发展林业作出了贡献。他深入临湘、岳阳等湖区,调查血吸虫危害,向省政府提出灭螺治病的建议,受到重视。
1959年12月,中共湖南省委在《湖南日报》公开为李凤荪摘掉右派帽子,同时赞扬他的工作成就。1960年,他作为湖南省惟一的代表,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科学家会议,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此时,他写出了10多万字的《中国昆虫谣谚集释》初稿及《养蜂学》。1963年调任广州中南林学院教授兼森林保护教研室主任。1966年8月病逝。
[以上内容由网友"John"分享。]
以下与李凤荪相关信息:
以下李凤荪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