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湖南 > 衡阳 > 名人

聂焘

[移动版] [查看地图]
  聂焘(1694~1773),字闲有,号环溪,湖南省衡山县人。雍正十三年(1735)中举,乾隆二年(1737)中进士,十三年(1748)八月出任镇安知县。目击镇安穷荒僻壤,虎狼之窟,四境荒凉,山民贫苦。他说:“志在利禄者,易生厌烦愁穷之心,若志在民生者,更当切休养生息之念。”遂致力于民生,安心山区小邑供职,以实心行实政,为民造福。他“兹土七载,羸马麻鞋,疆域六百里,无远不到”,充分体察民情,谋求治理方略,开僻小邑。
   首先实行休养生息的农垦政策。明末,镇安原上中下三等地共1278顷29亩,迨至乾隆初年,仅有熟地127顷38亩,无主荒地达1150顷91亩。他采取招抚流民,申报户口,劝民垦荒,奖励升科,给照为业,减免科赋,革除里下杂派等一系列重要措施。如规定:山坡岭侧畸零地亩,免升科赋,永为己业;有主荒地以三、四、五亩折一亩,给照为业,三年垦完,十年起科;无主荒地由官招辑流移开垦,地粮全免;丁徭所征不及往时七分之一。从而湖广、-、巴蜀等地流民纷至沓来,开荒种地,发展生产。据《镇安县志》载:乾隆十三年他上任时仅有784户,4026人,乾隆十七年发展到2562户,8971人,新垦荒地500多亩,储仓粮3060多石。
   镇安万山盘绕,鸟道崎岖,山民出门翻山涉水,每年夏秋霪雨,洪水暴发,桥筏俱无,行人坐守,日则饥饿,夜则栖岩,有淹毙河中者,有为虎狼所食者,唯春冬可行,而秦岭万仞冰雪。他看到这种情况,遂于乾隆十四年至十六年(1749~1751),筹资开凿镇安至西安(县治旧县关至大峪口、黑虎庙至库峪)之间悬崖碥路400华里;修复被洪水冲毁的镇安通往西安的楼子石要道;并捐银240两,增修车家河至大山岔40多华里碥路。
   镇安旧置社仓两处,一在东乡岩屋河(今仓房村),一在西乡云盖寺营儿寨,两仓东西相距120里,南北相距四五百里,其间崇山峻岭,百姓借还仓粮跋涉艰难。乾隆十五年至十六年(1750~1751)他捐银213两,分建南(今东坪乡)北(野猪坪)社仓两处,各仓贮粮1200石,解决了百姓借还驮粮之苦。
   镇安山大林深,常有虎狼出没,伤害山民。聂焘在省晋谒制台(清总督别称)以求防范之法。于省城制短枪、火药,复募猎户,专散四乡,时打虎数只,择其大者送省呈验,尹总督喜赏打虎人银两,发还原虎。陕西省巡抚陈弘谋亦喜山民除兽患,晓谕全省仿效。
   聂焘为开发镇安,从-招募来缫丝匠人,引进栽桑养蚕技术,教民兴桑养蚕,纺纱织布。还大力倡兴山城文化教育事业。乾隆十九年(1754)建“启秀山房义学”于东门,清查五郎江口学田学租、废寺田产资助师生。镇安之有义学自此始。
   聂焘在任八年,牢记严父聂继模教导:“节省正图为民间兴事,非以节省为身家计”。服官爱民,兴利除弊,勤政守廉,治绩推陕南第一。乾隆二十年(1755)荐升凤翔,临行时,父老攀辕涕哭,聂焘迟不忍离,吟出《调任凤翔留别镇安父老》诗。这首诗热情洋溢,脍炙人口。
   聂焘离开镇安后,不忘《镇安县志》撰修出版事业,他母亲去世归籍吊丧,旅居西安还修正志稿,直至付梓。他在县志后序中写道“丁内艰矣,苫块昏迷,何心笔墨!然念在镇安者历八载,精神所结,魂梦依依!”并赠银30两,资助镇安义学竣工。
   乾隆三十八年(1773)举乡饮大宾,卒年79岁。入镇安名宦祠、凤翔乡贤祠。著有《熟总》《镇安县志》《存知录》《环溪草堂文集》四卷及其他诗文。其父继模的《诫子书》入《政令全书》。
下一名人:李一安
[以上内容由网友"Ross"分享。]

以下与聂焘相关信息:

以下聂焘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