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湖南 > 邵阳 > 名人

周湛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北宋的时候,在邵州(今邵阳市)之南紫阳山(今邵阳县塘田市一带),出了一门祖孙三进士,被世人传为美谈。他们是父亲周仪、儿子周湛、孙子周钦,祖孙三人先后考中进士,而且为官都很有政绩。但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他们的第二代——周湛。
  周湛,字文渊,生卒年月未详。其祖籍在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川河江。唐朝末年,周湛的先辈从江西泰和迁移到湖南武冈小东路紫阳乡长溪里三星团一个叫三峒陇的山村居住,世代耕读为乐。然而从周湛的父亲周仪这一代开始,石破天惊,接连冒出一门祖孙三进士被传颂千古。周湛的父亲周仪,字我光,幼时在家勤学苦读,日夜不倦。在离周仪居住的祖宅约三里远的夫夷江畔,悬崖上有一个石洞,周仪夜晚读书困了睡着时,常梦见那个石洞里面有着十分美妙的景界,接连好几个白天,他都要爬上石洞里去寻觅梦中的情景,但什么也没有看见。一日,周仪在石洞下遇一老翁,老翁问周仪在寻找什么,周仪便将梦中的情景告诉老翁。老翁便把周仪带进石洞,在石洞里给他讲解文章。周仪听得如痴如醉,竟在不知不觉间度过了三个昼夜。此后,周仪便把这个古洞辟作读书的地方,每日爬到古洞里潜心苦读,从不间断,学业从此大进,后在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时,一举成名,成为宋代邵州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累官至谏议大夫(专门给皇帝提意见和建议的-)。他为官风骨峭厉,遇事敢言,世称直臣。周仪晚年退仕回到老家,在幼年读书的石洞旁边建立了邵阳县最早的书院——谏议书院,每日讲学其中,门徒数百,时湖南名士多受其学。
  周湛从小跟随做官的父亲南北闯荡,见过很多世面,了解到许多地方的民俗风情,增长了不少见识,后来又把户籍迁移到父亲的住所邓州穰县(今河南省邓县)。周湛年幼时非常聪明,读书亦很上进。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周湛以邓州籍考生的身份,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被一个叫王整的主考官录取为甲科进士。同年,他被朝廷授予开州(今四川省开县)推官(负责审理狱讼的-)之职。不久后周湛被调回京城,在皇帝身边当了一个负责起草文书的秘书省著作郎。干了一段时间,他又被任命为戎州通判。戎州即现在的四川省宜宾市,通判是宋代州的地方官中的一种,地位略次于知府。宋代时期的戎州,地方偏僻,交通闭塞,民风未开。居住在那里的,大多是土著百姓,思想观念相当迷信落后,生病的时候从不知道求医问药,只相信鬼神,戎州民间都认为人生了病是鬼神作祟,所以家中有人生病时,总是请巫师为其驱鬼禳灾,因耽误治疗而病死的人很多。周湛到戎州上任后,目睹老百姓被疾病折磨的痛苦,心里十分难过,他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他派出郎中,下乡为百姓治病,传授医疗知识。并请来石匠,把治病的药方刻在各要道显眼处的大石头上,以教育老百姓生病了要吃药治疗,千万不要去相信什么鬼神。并张贴告示,严禁巫师巫婆装神弄鬼骗人害命。在周湛的推动倡导下,戎州人才开始懂得医病的知识和道理,民风才渐渐开化起来。
  在戎州担任通判之后,周湛的职务又经过几番调动升迁,然后又奉调回京,再次在皇帝身边当了个尚书都-外郎的闲职。这一次在京城也没有待多久,又升任虔州(治所在今江西省赣州市)知州。其时虔州一带,拐卖人口的现象十分猖獗,从江淮过来的人贩子,常在虔州拐骗青年,卖到岭外去给人当奴隶。周湛了解这一现象后,便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禁止拐卖人口。他想方设法搜查抓捕人贩子,并通过明察暗访,先后查出并解救被拐卖的人口二千六百余人。对这些被拐卖的人口,周湛先把他们统一集中到知州衙门,给以饮食,然后一个个问明他们的来历和家乡住址,发给路费,遣送他们回家和家人团聚。
  虔州的民风刚刚有所好转,朝廷一道圣旨,又把周湛调离虔州,去担任提点广南东路(治所在今广州市)刑狱,掌官那个地方的司法和刑狱。不久,又调任京西路(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担任盐铁判官。周湛刚到京西路任盐铁判官时,正碰上当地的地方官征集了数十万民工,要在京西路所属的邓州修建一项叫美阳渠的水利工程。为了修建这条美阳渠,老百姓要负担十分繁重的徭役,有的不堪其苦,-背井离乡,只弄得邓州上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周湛目睹这些惨状,便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这条美阳渠修成之后,仅能灌溉州县的少数公田,老百姓并不受益。而且工程耗资耗工过于庞大,得不偿失,纯属地方-好大喜功,祸害百姓。于是,周湛便将调查的情况写成奏折,申奏朝廷,停止了这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修建,为老百姓减轻了负担,避免了一场劳役之灾,使人们能够很好地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在担任京西路盐铁判官期间,周湛还察觉到三司衙门内账目不清,典籍散乱,办事手续繁琐,官吏差役相互猜疑作弊。针对以上弊病,周湛设立了“勘同法”,凡钱物出纳及人员差遣,均用符契,每年可减少民间计账费用七千。
  从京西路盐铁判官调任江南西路(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转运使后,周湛发现所属州县的簿领案牍,十分混乱,记载保存无先后次序,很多重要档案被丢失。官吏办事拖沓,互相推诿塞责,老百姓告状的诉讼无人受理,一些应该及时了结的案子也久拖不决。周湛到任后,严厉整顿了衙门的风气,严格督促胥吏将档案文件重新进行清理,逐年逐月依次编号。整理后的案牍文件条目清楚,查考起来十分方便,极大地提高了胥吏们的办事效率。周湛的这一作法被朝廷知道后,宋仁宗便下诏作为榜样,敕令全国各地仿照实行。在周湛上任以前,江南西路所属州县,人民的徭役负担很不均匀,一些奸诈诡秘的人,利用假名冒替、瞒报户丁等手段逃避徭役,这些瞒漏的徭役负担便转嫁到普通老百姓头上,使那些规规矩矩的百姓徭役负担格外繁重。为平衡老百姓的徭役负担,堵住逃避徭役的漏洞,周湛在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后,列出了诡名挟佃等十二种逃避徭役的现象和解决处理的办法,并允许瞒报户丁、假名冒替以逃避过徭役的人自己申报,一下子就查出隐瞒的户口三十万户。这样,徭役均衡了,朝廷的赋税也增加了,普通老百姓的负担也减轻了。
  由于政绩突出,周湛又被朝廷从江南西路转运使的任上召回京师,擢升为户部尚书。不久,又复出为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市)路转运使。在周湛到达夔州之前,其属下云安(今四川省云阳县)官办的盐井每年都要向民间强行征集柴草,致使老百姓劳苦困顿以致破产者不断有之。周湛到任后,首先蠲减了盐课,而后又省掉了老百姓输送柴草的苦差使,极大地减轻了当地农民的负担。
  以后,周湛再度被召回京师,任太常少卿。旋即又被调任江淮制置使。宋代时,江淮是富庶之区,以往,京城的权贵们都喜欢向江淮地区的地方官们索贿,江淮的地方官也喜欢向朝廷政要行贿,以谋进身之道。周湛赴任前向宋仁宗皇帝辞行时,皇帝告诫他到江淮任上后,千万不要像以往的江淮地方官们一样去向朝廷的显贵们输金送银,赠钱纳物。周湛非常激动地回答皇帝说:“我蒙圣上的教诲,绝不敢以私忘公,去攀附巴结朝廷显要,来为自己谋取进身之路”。当时,长江流经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长风沙(原是今安徽省安庆市东长江中的一个沙岛,现已并入长江北岸)地段时,水势十分险要,谓之石牌湾,过往船工胆战心惊,船毁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周湛担任江淮制置使时,组织动员民工三十万人,凿河十里,以避其害,使沿河百姓和过往船只皆受其利。
  后来,周湛又担任了一个名为度支副使的官职。当时,凡由发运司保任到三司的军将,无须经过任何考核便都可得到提拔,这已经形成惯例。唯周湛能坚持原则,他将其报上来的三十五人名册中的滥报者,尽皆查实予以复回。后周湛拜为谏议大夫,朝廷命其出使契丹,周湛推辞没有成行。
  周湛晚年时知任襄州(今湖北省襄樊市),时襄州人不会烧制砖瓦,居民居住的房屋都是用竹子搭起来的,最容易发生火灾。加之年深月久,本来就不很宽畅的街道被两旁修建的民房侵占,致使街道更加狭窄,房屋更加拥挤,屋檐挨着屋檐,火灾事故频频发生。每当一家发生火灾,往往有多幢民房受其牵连。周湛一到襄州,便带领衙役对街道两旁的房屋,一栋一栋进行勘测丈量,对侵占街道的房屋,全部进行拆除。又在城内发掘恢复了四口被废弃了的水井,督促居民时刻做好储水防火的准备。从此以后,襄州城再也没有发生过火患。但是,周湛的革新措施,却遭到当地的豪绅大户们的强烈反对。当地有一位曾当过提点刑狱的大户李穆,串通地方豪强,联名上奏朝廷,诬告周湛扰民。周湛因此被降职到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任知州。不久,这位北宋的治政能臣、杰出的宝庆名宦,就病逝于相州任所。
下一名人:吕锐
[以上内容由网友"Howard"分享。]

以下与周湛相关信息:

以下周湛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