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金声
贺金声(1853.2~1902.9),原名尚义,字忠怀,号直方,别号意诚,峦山岭(今檀山铺乡)人;清咸丰三年正月初六日(1853年2月13日)生。
幼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既长,潜心经世致用之学,喜研《孙子兵法》和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欲效法前贤,匡时救世。光绪七年(1881)春考取秀才。 光绪十六年(1890),贺参与清理邵阳宾兴会帐目,毅然揭露县令贪赃枉法,饮誉乡里。光绪二十年(1894),知县毛隆卓委贺为乡团总,参与县团练事。贺任职期间,严禁烟赌,储粮备荒,保护森林,对匪盗、游勇,晓之以理,促其改邪归正,严惩首恶、顽固之徒。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外国传教士亦仗势横行湖南,衡州民众爆发了规模巨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及其传教士的衡州教案,湖南巡抚俞廉三不顾民众呼声,反而抑民奉外,宝庆乡民愤愤不平,纷纷前往衡州声援反洋斗争。贺义愤填膺,到处张示揭贴,公开支持。俞廉三深恐贺金声“动摇人心”,欲“暂予羁縻,免生他故”,于8月中旬委贺为巡防营翼字右营管带,令其募勇驻扎省城金盆岭,由提督张庆云指挥操演。贺以俞为知己,就任两月余,四次-俞廉三,提出“抗和议”、“救京师”、“赶行在”、“救桑梓”、“画地自守,拥兵自固”。请求截留湖南每年所分担的甲午战争赔款和上缴朝廷的地丁厘金各项,以作军饷。俞以“天时未至”四字敷衍。 光绪二十七年(1901)春,原邵阳境内因旱灾发生百年未遇的饥荒,贺念乡民饥馁失所,申请回乡办理赈灾事务歹从省里拨谷两万担,并向地方殷实户筹捐钱谷。豪绅地主联合抵制,贺将为首者捉拿处治,捐赈事得以顺利进行,得捐银十余万两,全部分发灾民,并组织郎中(中医)巡医乡里,为灾民诊病施药,数万人得以活命。众呼“贺青天”。9月,贺离邵归营。时,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已经签订,帝国主义更为嚣张,清廷平息衡州教案后,洋教士越发肆无忌惮,到处增设教堂,网罗流氓地痞,蹂躏国人。目睹此情,贺又-俞廉三,提出不应再增立教堂,一切教案,凭理公断,不可曲直颠倒,免使百姓含冤。并要求转令外国教士“各安本分,无生衅端”。俞仍置之不理。各地教堂,有增无减。不久,英国武官来湘阅兵。各军恭谨迎接。贺则宣称:“若来我营,必刃刺之!”英国武官遂不敢来。 俞深恐贺之言行,终将酿成事变,有损于己。光绪二十八年(1902)二月,委贺为营务提调,免去翼字右营管带,去贺兵权。五月初七日(6月13日),贺借口省亲,告假还乡。是时,境内劣绅李元箸仗洋教士淫威,包揽词讼,欺压良民,贺欲将其严惩。李仓惶逃窜,贺悬偿缉拿。德国教士康满凭借清廷庇护,在邵阳新建教堂,恣意作恶,贺决意惩治。康满连夜,逃往省城。适逢衡州洋教士作恶,派朱二来邵阳探听虚实,被贺捕获,率众押解朱遍游邵阳56都。八月初十(9月10)日,贺以原团勇旧部为基础,于余田桥召开乡民大会,贺列举洋教士、地痞、游勇危害社会的罪行,痛斥洋人瓜分中国的阴谋,将朱二火焚于灵宫殿, 以快民心。八月十三日 (9月13日),贺再次-俞廉三,论述当时形势,指出:“湖南人情汹汹”、“豪杰握拳透爪”,“如不及时以图,恐湘省豪杰或自为之,将置大人于何地?”提出招兵3万的计划,要求拨饷项器械予以资助。次日,发布《奉劝各国教士文》,历数外国传教士蹂躏中国人民的罪行,又刊布《拿教犯书》。派人在邵阳境内及衡州、郴州、桂林等地张贴。俞廉三颇为震惊。在贺进城招兵时,作了诱捕部署。八月十六日 (9月17日),贺与粟道生、赵学圭等入宝庆城招兵,应募者充塞街衢。十九日(9月20日),贺从好友但湘良密信中得知,俞廉三已密令县府四处布网,决意除己,即召集骨干密议,嘱众人即刻遣散招募兵员,撤离宝庆城,免遭牵连。翌日贺被捕入狱。八月二十五日 (9月26日),贺自知必死,是夜,连挥四书,一书呈俞,一书禀母,一书致亲友,一书告族人,表现出高昂的民族气节,大义凛然。并自撰挽联:“视死早如归,说甚么力锯鼎烹,使人寒胆;一身安足惜,只天下颠连困苦,令我伤心。”次日解省,沿途相送民众泣不成声,禀保者百数十起。俞恐群情激变,即令解者就地处决。八月二十七日(9月28日),贺被杀害于青树坪(今双峰县境内)。知者无不落泪。后人塑像建祠以祀之。
[以上内容由网友"Paul"分享。]
以下与贺金声相关信息:
以下贺金声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