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深
广州美术学校教授、研究生导师谢伦和在李永深作品集《山鸣谷应》的序言中这样写道:“永深先生是位能耐寂寞与孤独的画家······永深先生不慕名利,寂寞地、真诚地作画,深信他在艺术天地里能迎来又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李永深出生在荷塘镇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从小酷爱书画。因地处农村,书画方面的资料很难找到,更不用说有老师指点了,自学之路举步维艰。因此,他每逢进城第一件事便是逛新华书店,见到喜爱的书,不管当时条件多么艰苦,总要把书买回来。工余饭后,李永深总是废寝忘食,像是着了魔一样阅读。
学画入门易,但艺无止境,要成为真正的画家是难事。由于他从未进过美术学院,也未经专门训练,走自学之路只能以造化为师,以大自然为友,寻思、实践、探索,摔跤走弯路,跌倒又爬起,其中滋味不言而喻。为提高创作水平,李永深多次赴湘西、张家界、泰山、黄山等地写生,搜尽奇峰打草稿,古今贯通,中西融合,曾跑过多少路,爬过多少山,看过多少书,吃过多少苦,他自己都不记得了。
速写本是李永深创作的源泉。无论在哪里,只要灵感一来,不管是风景还是人物,他都要在速写本上把它记下来,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有时他也给农村老大娘画像,她们都觉得画得不错,后来便有人出钱请他去画,三元、五元不等。初次尝到画画挣钱的甜头,李永深不亦乐乎,慢慢地竟把画画当成了职业,经常背着画夹走村串户。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至后来周边地区的供销社请他画大型广告画,给各大队部画毛主席像,一时间名声大震,成了方圆几十里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他的名气逐渐传到了当时的涟源县城,被县文化馆领导发现,通知他去参加县文艺创作学习班。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他的美术作品入选了当时的县、地、省美术展,并列为重点培养的对象,得以有机会多次赴长沙、广州等地参观全国美术作品展,欣赏名家名作。1987年,李永深被市文化局录用,安排在市文化工艺美术厂上班,后来调市湘剧院搞舞台美术,从此走上了专业创作之道,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艺术创作。经过学习和取经,李永深的创作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品相继在国内外展览、发表和获奖,多件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家所收藏,艺术作品集《山鸣谷应》获得了各方好评。
李永深平日少言寡语,深居简出,长年专注于艺术创作。艺术都是相通的,除画画外,李永深对民间剪纸艺术尤有兴致。他的剪纸作品《摇钱树》、《西湖借伞》两次进入美术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展出,《新春》作为1981年第一期《新湘评论》的封底,入选《中国当代剪纸家》和《中国书法百杰》邮政明信片。李永深对书法也颇有造诣,其作品很有自己的特色。
李永深自谦道:“丹青不知人已老,弹指间已届古稀,搞了几十年书画,虽积稿满籯,却无几件满意之作,心感惭愧。”
[以上内容由网友"Eddy"分享。]
以下与李永深相关信息:
以下李永深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