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芭蕉坪村接龙桥内的一首诗,字迹虽不甚清晰,也没有作者的落款,但寥寥数字道出了接龙桥所在的优美环境,及其在当地居民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芭蕉坪村位于泸溪县北部的梁家潭乡,是个苗族村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群山像口袋把村子装起来,收口处就是村子的入口,一条苗语名叫“窝嫂窝咱”的小溪从村口一直流入村内,横跨于溪上的接龙桥便是收紧袋口的美丽束带,成为进村的必经之道,也是全村建筑的亮点,芭蕉坪村的标志。
接龙桥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是族首张高清为方便村民过溪而率族人集三村五寨之力、聚四面八方之财,历时一年修建。上为0亭台,下为石拱跨溪,雕龙画凤,集苗族古建筑于一体。1964年,桥经历过一次修葺。在“文革”时期,由于倡导建筑工艺“破四旧”而被毁坏,失去其特色。由于久负盛名,又为州内少有的石拱风雨桥,省、州、县史料皆有图文记载。2002年7月,在县政府支持下,部门单位资助,由村委组织加固其基础,重新按原貌修复。
接龙桥是座风雨桥,下部是单拱石桥基,上部是木结构的风雨廊道。与其他风雨桥所不同的是,左右两端各有一吊脚楼横跨于石阶之上,廊道正中建八角攒尖采光顶,整体构图稳重而轻盈,亭台楼阁和采光顶的设置更使廊桥内部的光影和空间丰富多变。从两端吊脚楼的开口处走上台阶,台阶处两侧视线封闭,前方桥面的丰富光影迅速把人引导至桥面。桥面上建架空木柱廊,两侧各有柱两列,视线开阔,两列柱间设有可供人休憩的长条木凳,凭栏远望可见山色悠悠、溪水潺潺。桥面正中采光顶下更是空间变化的最高潮,两侧是山水美景,顶光透过精致的八角天窗洒下,为青山绿水更增添了一道崇高而神秘的美感。通过桥面可进入吊脚楼,里面是村民们简单的供奉祭祀场所。
平日里桥上总有背着背篓的居民来来往往,节庆日这里更是人们对歌、祭祀、表演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接龙桥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见证了芭蕉坪村的兴衰故事,是苗族建筑、宗教、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