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坪村
地名:核桃坪村 | 隶属:泄滩乡 |
行政代码:420527202 | 代码前6位:420527 |
长途区号:0717 | 邮政编码:443000 |
车牌号码:鄂E | 行政级别:村 |
核桃坪村大全 (一)概况。 核桃坪村,位于泄滩乡北部。村委会驻地下坪,距县城110公里,因此地分上、中、下三坪均产核桃而得名。东与白家河村相望,南与黄家山村接壤,西与巴东县毗邻,北与九条岭村交界。 1958年公社化时以核桃坪(地片名)命名为核桃坪大队,1984年更名核桃坪村,现辖4个村民小组,251户,总人口624人。在校学生32人,在园幼儿5人。 全村国土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6.4亩,林地46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0%。 重大事件 1979年核桃坪村龙会观发生5.4级地震,造成1人伤亡,全村房屋整体危房,在上级部门扶持救助下,所有住房全部翻修。 2011年,县组织部投资15万元,新建了集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档案室、办公室于一体的村委会,其公测、垃圾房等配套功能齐全。 著名人物 汪占成,男,生于1929年1月,秭归县泄滩乡核桃坪村人,曾任秭归县财政局局长、党组书记。卒于2005年12月。 汪元国,男,生于1945年10月,秭归县泄滩乡核桃坪村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为民俗《薅草锣鼓》、《五句子歌》、《民间吹打乐》。 汪元珍,女,生于1937年10月,秭归县泄滩乡核桃坪村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为民俗《薅草锣鼓》、《五句子歌》、《民间吹打乐》。 汪元丰,男,生于1947年12月,秭归县泄滩乡核桃坪村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为民俗《薅草锣鼓》、《五句子歌》、《民间吹打乐》。 汪占宪,男,生于1957年8月,秭归县泄滩乡核桃坪村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为民俗《薅草锣鼓》、《五句子歌》、《民间吹打乐》。 汪元训,男,生于1963年9月,秭归县泄滩乡核桃坪村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为民俗《薅草锣鼓》、《五句子歌》、《民间吹打乐》。 汪占周,男,生于1940年7月,秭归县泄滩乡核桃坪村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为民俗《薅草锣鼓》、《五句子歌》、《民间吹打乐》。 (二)基础设施。 2011年6月,对村庄进行了规划。规划内容包括公路建设:新修公路2公里,硬化公路8公里;安全饮水:建生物漫虑水池2处400立方米,安装公用供水管道(自来水),9400米;新农村建设:开辟新居民点2个,集居安置居民20户90人,配套功能齐全;村阵地建设:建设集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办公室、体育场等功能齐全的村委会场所;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核桃500亩、茶叶300亩。 1998年4月,修建第一条公路为三核公路。2010年4月,修建第一条水泥路。现有村级公路14公里,其中水泥硬化里程4公里。 已建成堰塘8口,可蓄水4万立方米;干支渠10条,总长10千米;农田灌溉面积23公顷,有效灌溉率达95%。公共蓄水池1口,可蓄水100立方米。2009年5月,开始建公用供水管道(自来水),现有公用管道3千米。 2004年开通电话,2006年开通宽带,2010年接入有线电视。电视覆盖率达百分之90%。 2009年12月白富昌安装第一个太阳能,现有25户。2011年,王全杰建第一个沼气池,现有沼气池一个。2013年3月建第一个公厕,现有公厕1所。 (三)经济建设。 2012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3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92元。经济以外出务工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茶叶等。 (四)社会事业。 现有在职教师10人,在校学生31人,在园幼儿1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9年义务教育覆盖率为100%。 有卫生室1个、医务人员1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14人,参保率98%。计划生育率达9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 (五)地方特色。 1、资源丰富。有松、柏、杉等林木,有核桃、板栗、苹果、梨子、石榴等果树,主产水稻、玉米、红薯、土豆,各种农作物均能在此生长。还有虫草、前胡、五味子等名贵药物产于此地。 2、风土人情。核桃坪村生产、生活习俗有吃粽子、过月半、包帕子、杀年猪请客等;婚育习俗有男女定婚过门,3天回门,生小孩送祝米、满岁抓周等;丧葬习俗有打丧鼓、堂祭、烧包袱等,居住习俗,早期多为院落居,一厅一正建筑,多为两层土瓦屋。现多改土为砖,为二、三层小楼房,临公路而建。 3、乡土文化。该村富有薅草锣鼓、祭祀、采茶、打花姑子等非物质文化。随时可以听到笛子、唢呐、锣鼓等乐器的精妙演奏。
[以上内容由网友"Davis"分享。]
以下与核桃坪村相关信息:
以下核桃坪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