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简介
报慈古寺,位于湖北省公安县章田镇东南部风景秀丽的淤泥湖畔,东临章田古镇,南枕千马平川,西望古城荆州,北依万里长江,其开山缘起与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紧密关联,此人便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刘秀乃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生于公元前6年,其父刘钦是南顿县令。在刘秀九岁那年(公元3年),父病故,其母樊娴都为躲避杀身之祸,将刘秀兄弟三人寄居叔父刘良(时任萧县县令)家中,自己则带着三个女儿过着流浪生活。据东汉史书记载,樊母与三个女儿最初的避难之处在“荆州潺陵县东淤泥湖” (今公安县章田镇东部的淤泥湖)。公元8年,王莽废汉立新朝,物是人非,14岁的刘秀辗转流浪到淤泥湖与母亲团聚,“专读《尚书》,醉心田园,凡六载寒暑”。公元14年,20岁的刘秀离母北上,志在重兴汉室。经过11年的拼斗,刘秀终于在公元25年6月,在河北柏乡登基为帝,定都洛阳。当年十月,刘秀亲自到公安章田淤泥湖把落难的母亲接回皇室,并颁诏,令孱陵县令建国母堂。
寺院历史
公元57年2月,62岁的刘秀病逝于洛阳,其子刘庄继承皇位,称汉明帝。公元68年(永平11年),佛教传入中国。公元72年,汉明帝下诏,改国母堂为国母殿,就地充田666亩,敕建报母寺。公元77年,汉明帝再次颁诏,将报母寺改为报慈寺。
绵延1936年的报慈寺,留下了历代高僧-的足迹,佛教文化积淀十分厚重。据《五灯会元》记载,一代高僧、临济正宗第四十一世灰亮法师曾卓锡于此,灰亮禅师矢志秉承宗祖先贤“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但能无心,便是究竟。”之临济宗主旨,力挽时弊,扫除偏见,梳万派于同源,会宗要于一镜。灰亮法师以报慈为选佛场,弘宗演教,招徒纳众,度化有缘,并自演十六字流派:济源浩瀚、觉性澄圆、海印发光、朝宗百谷。一时法席鼎盛,煊赫昭著。遐迩学人,水赴云臻。时稽首膜拜,愿垂摄受者不绝于途;望风投奔,咨诀心法者雷动海涌。据《高僧传》及《荆州府志》记载,此后数百年间,报慈古寺更是龙象层涌。法脉识锁,实证实悟者,不计其数;正眼洞察,揭示法要,乘大愿力而来,得大自在而去者,亦不乏其人。他们高扬祖印,代佛弘化,把握当下,陶贤铸圣,力振纲纪,激扬宗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报慈寺的佛教文化内涵,亦为报慈寺成为临济正宗祖庭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荆州报慈寺
特别是自明清以降,报慈寺代有高僧出世,他们或挂锡报慈,或遍行天下,或炊冰煮雪,或混俗和光,或麻衣革履,或食惟接气,然虽然如是,却识宇宙之宽广,穷沧海之深渊,行人所不能行,舍人所不能舍,自他两利,古今瞻仰。缘此威德之感化,嗣后,历代缁门白衣纷纷仰慕而至,或增新葺旧,或营修不辍,报慈寺遂尔成为鄂西地区佛教圣地。
公元1663年,康熙皇帝敕建“荆州报慈万善护国戒坛”,并御赐金制袈裟、戒钵等物,自此,报慈寺每年冬月启建传授三坛大戒法会,十方佛子莫不以求得报慈戒牒为荣耀。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两次下江南时,曾专程取道荆州,驾临报慈,赐《乾隆大藏经》三部,并“就地充田三十六公顷,扩建寺院,整新戒堂。”据《潺陵县志》记载,“斯时,寺院占地一百有八公顷,为殿者九,为楼者十八,凡四百八十僧舍。”名刹赫然,戒筵宏开,冠映四海,震耀于世,终不负天地造化之功也!
报慈寺在岁月的更替中历尽沧桑,据《报慈寺志》记载,古寺先后有七次毁于战乱,三次毁于火灾。1944年,报慈寺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殆尽,昔日临济祖庭,不意竟成一片焦土。
2005年8月15日,慧静法师受公安县人民政府、县佛教协会之邀及十方四众之礼请,领报慈寺方丈之任,荷重光祖庭之责,自当夙夜弗懈,方不负上下所望。三年草创之间,大雄宝殿、斋堂、僧舍楼已于首年告竣;2007年,一座占地面积188平方米、面阔三间的国母殿已投入使用。
寺院主持
慧静法师
报慈寺住持 慧静法师: 2005年8月15日,慧静法师受公安县人民政府、县佛教协会之邀及十方四众之礼请,领报慈寺方丈之任,荷重光祖庭之责,自当夙夜弗懈,方不负上下所望。三年草创之间,大雄宝殿、斋堂、僧舍楼已于首年告竣;2007年,一座占地面积188平方米、面阔三间的国母殿已投入使用。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