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纪忠
2009年12月11日,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创始人,中国现代建筑、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教育的一代宗师,同济大学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冯纪忠教授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冯纪忠1915年出生于河南开封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冯汝骙是清代翰林,历任浙江、江西两地巡抚,父亲毕业于政法大学,有着深厚的中文根底。冯先生从小就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934年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同班同学有贝聿铭、胡其达等,这是冯先生建筑生涯的起点。1936年赴奥地利维也纳留学,1946年回国,1956年在同济大学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至1982年,冯教授担任同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达27年,奠定了同济大学建筑系即现在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基础。
上世纪60年代初,冯教授提出“建筑空间组合原理(空间原理)”的系统建筑设计理论并在教学上实施。冯教授最为人铭记的建筑设计、建筑教育理念,当属“缜思畅想”和“重理倾情”,即设计者需要在精通现代建筑技术和尊重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畅想、创新,要注重理性,又要投入热情。
早年留学海外的经历让冯教授有了更多的机会比较国内外的城市规划。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建筑界还没有“规划”的概念,认为建筑只是一个“单体”的建筑,没有“整体”的概念。虽然“城市规划”的看法在建筑界被孤立,冯教授仍在1955年带第一届毕业生到兰州作了一个规划,随后还在北京的一次高校会议上提出要成立城市规划专业。
“很少有人像冯先生这样,对于中国现代建筑、城市规划行业作出了系统性、整体性的贡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现任院长吴长福教授说,“对于同济大学,冯纪忠先生是建筑学科的创始人。他的办学思想和理念,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整个学院的育人和学术发展。”
冯教授既是思想家,也是实践者,长期致力于设计创作,进行了许多具有开创意义的探索。冯教授的建筑思想立足于平民,无论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进行的上海旧城改建问题研究,还是代表作《何陋轩茶室》等,都充分体现了他关注社会的情怀。1978年至1986年冯教授规划设计了松江方塔园,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坐标点”。1986年,方塔园何陋轩落成,标志着冯教授完成了现代建筑的全新超越,在建筑及园林领域开创了崭新的时代。正因为方塔园和何陋轩,冯教授在1987年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荣誉院士称号。这座被称为平衡了“理性与情感”的人性两极的建筑,建成近30年,至今仍然代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最高水准。
在中国建筑界,人们将冯教授与梁思成并提,说北有“古典”派梁思成,南有将现代建筑理念引入中国的冯纪忠。冯教授对中国建筑、规划学术及教育方面贡献巨大,他的逝世对中国建筑界来讲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如果,在冯教授作为建筑师的全盛期,不是碰上了一个特殊时代,人们可以设想,中国会不会出现另一个“贝聿铭”。
[以上内容由网友"Elliot"分享。]
以下与冯纪忠相关信息:
以下冯纪忠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