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李萍(1928~1948.1),女,原名李运妍,开封市人。出生于贫寒的邮电职员家庭,其父李洪词曾参加著名的"二七"大-,任开封市邮电系统执委常委。李萍兄妹5人,她是长女,成长深受其父的影响。自幼刻苦学习,一直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945年日本投降时,她正在河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学校在开封市)读书。在校期间,李萍结识了陈秀峰、杨静彰等革命者和曾在敌伪中任职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王飞霄。王飞霄向她讲述解放区的斗争生活及革命道理。李萍深受启发和鼓舞,决心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她多次向党组表示"朝闻道,夕死可矣!"通过各种方式在同学中传播革命思想。在陈秀峰、杨静彰等人的支持下,学校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李萍组织的一个进步小组是这次-的骨干力量。-后来发展成为-斗争,为此,反动当局加紧对革命学生的破孩,校方贴出布告,开除李萍等多位学生的学籍,并对她们进行搜捕。
1946年底,经陈秀峰、杨静彰二人介绍,1947年1月,李萍和王飞霄在开封结婚。婚后,形势紧迫,王飞霄调任为豫东敌军工委会书记,李萍毅然决定离开开封,同王飞霄一道奔赴柘城。到柘城县工委会后,上级决定王飞霄公开工作,任柘城县县长兼县大队长,担负开辟和坚持柘城地区武装斗争的任务。李萍做县政府文书工作,继而又任豫皖苏军区第一分区宁柘商(宁陵、柘城、商丘)支队部的文书。为适应战争需要,她刻苦学练军事技术,教战士们唱歌、学文化。在解放战争最激烈的阶段,她被派到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到群众中讲演、宣传。1947年秋,部队经常在惠济河两岸同敌人战斗,她深深地爱上了惠济河,曾写下"策马渡河夜出击,惠济涓流穷人泪"的诗句,并叨念着要谱写惠济河之歌,后来,因支队接受新的战斗任务,离开了惠济河,去开辟商丘地区,她的这一愿望未能实现。她欢乐的革命热情,给战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李萍到部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就参加了二十多次战斗,在袭击柘城县慈圣镇公所、虎陈砦战斗、王楼突围等多次战斗中,她机智勇敢,沉着坚定,出色完成任务,多次立功受奖。
1948年1月27日凌晨,宁柘商支队在柘城县西北代口村召开工委会议时,被国民党新五军二八六团的一个营及地方反动武装一千多人包围。敌我力量十分悬殊,形势非常严峻,为保卫组织安全转移,李萍主动要求承担突围任务。在突围时她身中数弹不幸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南省柘城县人民政府为永远缅怀这位青年女英雄,在该县济续池村李萍烈士墓地,为李萍树立了纪念碑。
[以上内容由网友"Aaron"分享。]
以下与李萍相关信息:
以下李萍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