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达生
韩达生(1905~1941),名绍棠,河南省杞县韩楼村人。少时以优异成绩先后考入杞县甲种农校、开封第二中学。在求学期间接受了"五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启蒙,与同学张海峰、吴芝圃、杜孟谟、马沛毅等组织反对旧礼教、旧文化的"杞县风俗改良会",他们阅读《向导周报》、《新青年》、《中国青年》等进步刊物。又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在开封各学校青年中探讨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1925年5月,经马沛毅、彭振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3月,中共杞县地委成立,韩达生任委员,并兼任共青团地委书记。他深入农村办夜校,向农民讲解革命道理,发动群众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他参与组织农民协会和青年社,推动杞县群众运动的开展。
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河南已组织起来的群众革命情绪更加高昂,农民要求武装起来反对军阀,打倒土豪劣绅,惩办-污吏,迎接北伐革命军。1927年春,党组织派往广东农-动讲习所学习的吴芝圃回河南和张海峰、韩达生共同领导豫东革命斗争。5月,在中共杞县地委领导下,一万多武装农民一举攻克了杞县城,第一次建立了农民民主政权--杞县治安委员会。严惩土豪劣绅,没收他们的浮财,免除苛捐杂税,解放狱中无罪的农民群众,为人民伸冤,给北伐军以有力的支持。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党的组织-转入地下。1927年夏,韩达生调任共青团河南省委秘书长,这一时期,他主要在机关工作,有时也到下边巡视。为掩护省委机关,他以在火车站做生意为职业,携带家眷,先后住在开封东棚板街、游梁祠街等背街小巷里,白天应付敌特军宪的搜索、追捕,夜间复写文件,用米汁、白矾水写信,抄上级指示,或找交通员接关系。1927~1929年间,中共河南省委3次遭到大破坏,一些同志被抓进监狱,有的被杀害。在日趋严重的-下,他仍坚守工作岗位,后来党又调他到信阳,以信阳打蛋厂员工身份掩护党委机关。在近两年中,他不论寒冬炎夏,经常外出巡视工作。当时,活动经费不足,生活非常困难,为节省开支,他常常忍饥挨饿,有时在村外场边过夜,因而积劳成疾。穷困之中,妻子又将生育,他不得不回家乡休养治病,病中仍手不释卷,钻研哲学和历史。
1932年韩达生病愈后,经吴芝圃介绍,到偃师中学教书,这时他和吴芝圃均未和上级党组织接上关系,二人本着长期隐蔽和积蓄革命力量的思想,积极宣传革命,发展党员,建立基层组织。1933年暑假,吴芝圃、韩达生去上海寻找上级党组织,同时阅读中译本的政治经济类书刊。逾半年,因经济拮据,吴芝圃先行回偃师教书,韩达生仍留上海继续找党。1934年春始接上组织关系。不久,又因-查出他藏有"违禁"的进步书刊而被捕入狱。在酷刑审讯中,他一口咬定自己是无罪的普通群众,终被释放回乡。
1937年初,中共豫西工委调韩达生任洛宁县工委书记,他以洛宁中学语文教师身分作掩护,一面恢复和发展党组织,一面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发其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精神,一时,洛宁城乡出现了热气腾腾的抗日救亡活动。不久,洛宁中心县委由豫西工委统一改称洛宁地委,领导洛宁、宜阳、新安、渑池4个县委的工作,韩达生任书记,邵文杰、曲乃生、贺崇升分别任组织、宣传、-部长。此时,他们利用洛宁县抗敌救援会的合法地位,以洛宁中学为基础,通过地方党组织及洛宁中学学生的关系,先后动员进步青年和乡村小学教师近600人,开办抗日救亡训练班、师训班、政训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内反动顽固派破坏抗日统一战线,从"限共"、"溶共"到-,于是洛宁地区发生反对撤换洛宁中学校长曲乃生,解聘进步教师韩达生的斗争。洛宁地委分析环境日趋恶化的形势,研究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发动了震惊豫西的洛宁-。他们组织师生举行-、-、-。以曲乃生、韩达生的名义印发《告洛宁人民书》,揭穿换校长、解聘教师的阴谋,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
1939年秋,党为保存革命力量,将身份已公开的韩达生等同志调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韩达生步行3个月,到达豫皖苏边区,在永城县南新兴集见到了区党委书记吴芝圃。经边区党委研究决定,任命韩达生为豫东地委书记兼新四军游击支队睢杞太独立团政委。此时,该地区环境复杂,斗争尖锐激烈,原睢杞太地委书记马庆华牺牲不久,敌伪顽匪气焰嚣张,抗日军民吃用困难,缺医少药,又远离游击支队主力。韩达生以坚强的信念,充沛的精力,主持党委的全面工作,一次又一次地粉碎敌人的扫荡和进攻。
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盘踞在新黄河西的国民党顽军乘日军扫荡睢杞太地区之际,0黄河,深夜围攻驻杞县梁寨(今属竹林乡)的中共睢杞太地委机关,韩达生被俘,惨遭杀害。
1944年8月20日,中共冀鲁豫区行政委员会命名杞、通、陈边区抗日中心区为达生县,以示悼念。
[以上内容由网友"Nancy"分享。]
以下与韩达生相关信息:
以下韩达生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