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凝
王凝(1920~1983),又名王铁臣,清化镇五街人。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外交部办公厅机要处一科科长、机要秘书室主任、驻瑞士使馆一等秘书兼研究室主任、外交部办公厅专员、办公厅副主任、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译室主任、第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等职。
1937年2月,王凝随家人逃居四川重庆,入重庆四川大学。1940年2月,他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地区做地下工作。1945年5月,他被重庆地下党组织推荐到重庆中国共产-表团和上海周恩来公馆工作。在周副主席的教导下,积极参加对敌斗争。
1946年,蒋介石破坏和平谈判,发动内战,派遣军队大举向解放区进攻,中国共产-表团撤回延安,王凝也回到延安,在中共中央外事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凝调到外交部工作。在此期间,他向总理办公室认真地汇报外交斗争和案件办理情况,为准确传达周总理指示,全面顺利开展外交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周总理表扬了他的模范事迹。
王凝在我国驻瑞士大使馆主持调研室工作期间,认真学习并坚决贯彻党的外交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对驻在国和国际形势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开展对外活动。他先后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中美会谈、关于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国际会议以及周总理访问十四国等一些重大外事活动。
在“文革”中,王凝遭到林彪、”-”极左路线的破孩,他被下放到河南农村劳动,长达10年之久。他虽然身处逆境,但始终立场坚定,相信党,相信群众,并不断地同“-”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三中全会后,王凝的问题得到平反,恢复了工作。他仍象过去那样全力以赴忘我工作,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想着在有生之年为党多做些事。
王凝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别是对周总理怀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1980年,他具体负责《周恩来文选》有关外交部分和中国外交史的编写工作。他不辞劳苦,虽年逾花甲,仍埋头伏案,进行编写,经常坐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在他的主持下,完成了18万字的外交史初稿。他为完成初稿倾注了全部心血,即使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外交史初稿的改写工作。1983年病故,终年63岁。
[以上内容由网友"Aaron"分享。]
以下与王凝相关信息:
以下王凝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