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地处大别山支脉,安阳山西部脚下。属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遗址座落在丘陵区西部边缘与古泉河之间的高台地上,东西长370米,南北宽250米。经考古测绘,高出地面4-5米不等,文化层厚度1.5-2米左右。遗址东北1000米有两座山丘名"丁山"、"徐山";东50米,西100余米有古泉河支流老湖河和西湖河,属淮河流域古泉河水系。南部被农田包围,北部与古城,古城村民组民宅紧密毗连。
该遗址于1978年发现,先后有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河南省文物部门等相关专家都到此进行调查研究,由于1974年秋,当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该遗址被一条南北贯通的新泉河劈为东西两半。在新泉河东西岸边暴露出明显的1.5-2米的文化层,内涵丰富,出土有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等器物残片标本。陶器有:鼎足、鬲腿、尊口等。还有少量豆柄,具有东周特征;石器有:石斧、石镰、石锤、石凿、石镞等;骨器有:卜骨、骨匕残片;还发现有鹿角、猪、狗等动物残骨。1993年10月15日到11月20日,北京大学考古系博士研究生李维民课题研究需要,在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固始县文管会办公室的左超、牛玉梅、朱泽勤的配合下,对遗址东半部进行了发掘调查,挖5×5平方米探方一个,深达3.5米,出土一批器物有:石斧、镰、镞、陶盆、陶瓷、陶鼎、陶鬲、罐、尊等器物及残片。纹饰为:绳纹、蓝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等,有的器腿还有手捏制工序。质地为夹砂灰陶、泥质灰陶。在探方中还发现西周时间童瓮棺及遗骸。在文化层中发现多处灰坑痕迹。经考证是一处龙山至周代古遗址。
该遗址以其丰富的内涵,再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风貌,体现古代先民在改造自然和认识社会,创造古代物质文明社会活动中的伟大创造力。其既具有黄河文化与淮河文化交融的特征,又有湖北石家河文化交融的特征,对于研究固始地区原始社会以来的文化渊源具有重要价值,是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