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前湾村
地名:扶前湾村 | 隶属:陡山河乡 |
行政代码:411523202 | 代码前6位:411523 |
长途区号:0376 | 邮政编码:464000 |
车牌号码:豫S | 行政级别:村 |
扶前湾村位于陡山河乡西北部,距陡山河集镇2公里,东临苏乌谭(属晏河水系)大河,南与本乡大塘村杨洼垱村民组接壤,西与本乡胡冲村游湾村民组交界,北与千斤乡喻冲村、白洋湾村毗邻。丘陵地貌,地势西高东低,三条小河呈扇状流入苏乌谭大河,森林植被覆盖率78%,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总面积2.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569亩,山林面积3045亩。总户数291户,总人口1029人。辖23个自然村落,12个村民小组(向楼、游大洼、寨洼、杨湾、易上畈东、易上畈西、杨上畈西、杨上畈东、上后冲、下后冲、上前湾、下前湾)。名族有汉族,少数居民宗教信仰是佛教、基督教。主要姓氏有杨、易、扶、孔、游、余、邱、沈、王、李等。80岁以上村民有12人,最大年龄92岁。农业11人种植水稻、油菜、花生为主。矿藏有萤石矿和石灰矿。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和在家农耕为主。主要特产有板栗、银杏等。 境内有小型二类水库(黑洼水库)一座,修建于1976年,蓄水量10万立方米。有大塘54口,蓄水总量20.8万立方米。主要河流是陡山河(属晏河水系),流经境内3.2公里。有村组公路12条,总长为11.1公里,全部硬化。 村委会驻地在扶前湾,以境内扶前湾自然村命名。扶前湾古属光山县沙城里,1914年属光山县沙城区,1930年属弦南区。1932年10月划归经扶县白居区;1941年改区为乡,属白居乡;1947年10月复置区,复属白居区。1947年12月经扶县更名为新县,属新县白居区;1949年6月改属沙城区;1953年4月区名改为数字命名,属四区;1955年10月恢复以地名为区名,隶属沙城区;1958年8月建扶前湾大队,属苏区公社;1960年6月以地名为社名,属陡山河公社;1961年8月再置区,属陡山河区;1962年6月再撤区,属陡山河公社;1980年与大塘分大队;1983年5月更名为扶前湾村,属陡山河乡。 扶前湾村小学始建于1950年,校址在底3榨,首任校长扶太富(现年91岁);1956年搬迁至向楼,为完全小学,校长易道传,1966年至1981年曾开设过戴帽初中班;1982年又搬迁至扶前湾栗子洼,为五年制小学;2008年又迁至杨湾河口至今。学校占地面积680平方米,建筑面积201.5平方米,有教职工2人,学生6人。 村卫生室设在小河口,占地200平方米,医务人员1名。2011年卫生室实行规范化管理,内设诊断室、注射室、药房等、 扶前湾村易上畈杨家应组织的皮影戏剧团和杨湾杨廷明、杨志德组织的地灯戏剧团。他们经常为群众演出,受到欢迎。 扶前湾村历史古迹有:(1)向楼牌楼,位于向楼中间,门楣上方有40cm×80cm的汉白玉牌匾,中间镂刻浮雕“圣旨”二字,四周边缘为浮雕祥云图案。门楼全是砖雕和条石修建,门前一对青石狮子,1.3米高,左狮怀抱绣球,右狮怀抱幼狮,栩栩如生。1958年被破坏,现留有参与安宁断壁。(2)檀树岗财神庙,位于杨上畈北500米的后山上,清末民初建,1960年拆除,2014年重建,占地200平方米,每年农历3月15逢庙会,现改为正月二十,是民俗旅游景点。(3)八角寨,位于寨洼西200米,向楼对面1000米的山顶上,面积2万平方米,四周石磊城墙,宽1米,高1至3米,上有生活用水坑,现保存基本完好。 扶前湾村村办企业有:(1)纸厂(1960年-1962年),位于新河沟。(2)酒厂(1961年-1964年,1987年-1998年),位于扶前湾老村部。(3)石灰厂(解放前-1996年),位于杨上畈、后冲。 发生在扶前湾村的大事有:1967年首次使用柴油机打米;首次使用农用拖拉机耕田。1968年发生特大洪水,造成巨大损失;第一次使用柴油机发电应用于农业。1984年通村级公路。1986年村民自筹资金架设10kv高压线路,全村通电;建造首个电力提灌站。2001年村民自筹资金修建河口大桥,2003年被冲毁,2016年又重新修建。2016年村组水泥公路通畅率100%。 村民组简介 1、寨洼:原名八家寨,1966年改成今名。距乡政府驻地(直距,下同)2.5千米。东至杨湾,南至西边洼,西至向楼,北至扶前湾。聚落形态带状。共23户,77人,总面积0.26平方千米。有杨、王二姓。民居建筑以平房为主。 2、易上畈东:清初,易姓定居于此,故名。距乡政府驻地2千米。东连火连畈,南接扶前湾,西邻易上畈,北界杨上畈。聚落形态带状。共23户,54人,总面积0.10平方千米。有易、杨二姓。居民建筑以楼房为主。陡山河流经该组境内。 3、易上畈西:清初,易姓定居于此,故名。距乡政府驻地2.2千米。东至易上畈东,南至扶前湾,西至后冲,北至杨上畈。聚落形态带状。共22户,75人,总面积0.14平方千米。主要姓氏有易姓。居民建筑以楼房为主。境内有财神庙一座(80年代损毁)。 4、杨湾:清初,杨姓居民于此建宅定居,祖坟数座,故名。距乡政府驻地2.1千米。东至叶洼,南至杨洼垱,西至寨洼,北至扶前湾,聚落形态散状。共36户,164人,总面积0.37平方千米。主要姓氏为杨姓。民居建筑以平房为主。辖区内有小河一条流经,有财神、土地庙一座,香火繁盛。 5、杨上畈东:因杨姓居民定居于此,故名。距乡政府3.5千米。东至朱上畈,南至易上畈,西至杨上畈西,北至后冲。聚落形态散状。共17户,60人,总面积0.14平方千米,有杨、易二姓。民居建筑以平房为主。境内有财神庙一座,是民俗旅游景点。 6、杨上畈西:因杨姓居民居住于此,故名。距乡政府3.2千米。东至朱上畈,南至易上畈,西至杨上畈东,北至后冲。聚落形态散状,共15户,58人,总面积0.11平方千米。姓氏组成以杨姓为主。民居建筑以平房为主。 7、向楼:清初,此地有一座牌楼,向姓居民在此建宅定居。距乡政府3千米。东至扶前湾,南至游大洼,西至枹树岗,北至后冲。聚落形态散状。共19户,78人,总面积0.41平方千米,主要姓氏有易、余、游三姓。民居建筑以平房为主。境内有土地庙一座(年久失修)。 8、游大洼:清初,因游姓人氏居住此地,故名。距乡政府驻地2.8千米。东至寨洼,南至胡冲,西至枹树岗,北至向楼。聚落形态散状,共25户,62人,总面积0.41平方千米,主要姓氏为游姓。民居建筑以平房为主。 9、上前湾:明朝中期,扶姓在此建宅定居,故名。距乡政府驻地2.2千米。东至火连畈,南至下前湾,西至向楼,北至后冲。聚落形态块状,共38户,150人,总面积0.20平方千米。有扶、易、沈、孔四姓。民居建筑以平房为主。 10、下前湾:明朝中期,扶姓在此建宅定居,故名。距乡政府驻地2千米。东至火连畈,南至杨湾,西至向楼,北至后冲。聚落形态块状。共25户,71人,总面积0.27平方千米。有扶、易二姓。民居建筑以平房为主。 11、上后冲:因位于扶前湾后田冲,故名。距乡政府驻地2.7千米。东至易上畈,南至下后冲,西至向楼,北至白杨湾。聚落形态带状。共26户,84人,总面积0.17平方千米。有易、扶二姓。民居建筑以平房为主。 12、下后冲:因位于扶前湾后田冲,故名。距乡政府驻地2.5千米。东至易上畈,南至扶前湾,西至向楼,北至白杨湾。聚落形态带状。共22户,76人,总面积0.19平方千米。姓氏组成以易姓为主。民居建筑以平房为主。
[以上内容由网友"Ava"分享。]
以下与扶前湾村相关信息:
以下扶前湾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