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河南 > 周口 > 名人

王玉兰

[移动版] [查看地图]
  王玉兰,1959年出生于河南省郸城县城郊乡杨庄行政村张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出生不久,就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家中姊妹众多,父母年迈,家境贫困,政府和集体不断地给予她家种种照顾和帮助。王玉兰幼小的心灵由衷地萌生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
  1976年,王玉兰刚满17岁就参加了基干民兵。劳动之余,她积极参加基干民兵培训班。那时,她最爱听雷锋的故事,最爱看电影《雷锋》,最爱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她决心向雷锋那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1976年春耕时节,由于受“-”的干扰,生产队天天开批判会。可是,那大堆的粪肥却运不到田里,眼看就要耽误生产。王玉兰心急火燎,找到队干部说:“光开批判会,粪也不会自己跑地里去,粮食也不会从天下掉下来。别忘了,种地是咱农民的本份,光批不干,不能算社会主义。”王玉兰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社员们听了为之高兴。也有好心人劝她少说点,小心挨批。她说:“不怕!人家刘胡兰才15岁,为了大伙连敌人的铡刀都不怕,俺为集体还能怕批!”果然,她随后便领着民兵排的姐妹下地了。
  在那-的年月,王玉兰等女民兵是队里的劳动生力军。队里搞高温积肥,王玉兰起草摸黑,20天时间割青草5000多斤。队里组织拉-,王玉兰和姐姐王玉玲,两天行程120公里,拉-24袋,超额完成了任务,还帮助困难户王建明拉了9袋。有个废河滩需要平整改地,生产队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女民兵。王玉兰专挑土质硬的地段干。一个冬天,她超额4倍完成了任务,造田23亩,被评为公社劳动模范。
  王玉兰爱集体,胜过爱自己。只要对集体事业有利的事,她总是主动去做。一个夏天的中午,王玉兰和植棉班的伙伴正在地里给棉花喷药。突然,晴朗的天空响过几声闷雷,乌云漫卷,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王玉兰想起场里正晒着集体的5000多斤麦种,忙招呼大伙去抢收。有个姑娘不乐意地说,“这又不是队长的安排,谁也不多给咱记点工分,咱们着急去干图啥呀!”王玉兰接着说:“好妹子,大河没水小河干,集体的东西也有我们大家的一份,我们还计较个啥!”大家齐心协力,紧张抢收,刚把最后一袋麦种搬进仓里,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王玉兰见麦种保住了,满是汗水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王玉兰就是这样一心想着集体。她和姐妹们把外出开会的补助费买成农药,喷洒在棉田里,把无人看管的棉田主动管起来。1976年秋天,一场暴雨把生产队的猪舍冲塌,12头从外地买回来的良种猪接连死了5头。饲养员看到这个烂摊子一赌气不干了。剩下7头瘦得皮包骨头的小猪,再没有人愿意喂养。这时,王玉兰勇敢地挑起了这谁见谁摇头的担子。她自己动手和泥,脱坯,垒起了猪圈。小猪身子太弱,她背着母亲从家里拿来鸡蛋和麦麸拌成糊糊,把小猪抱在怀里,一勺勺地喂下去。当时农民粮食普遍不够吃,劳动一天只挣两角钱,买盐打油和零花钱全靠母鸡下蛋。玉兰母亲见鸡蛋一天天减少,不知啥原因,后来才发现是王玉兰拿去喂生病的小猪了。王玉兰深知鸡蛋是母亲的“小银行”,便扑到母亲怀里,求饶地说:“娘,你打俺吧,俺是看小猪生病怪可怜的,想让它喝几个鸡蛋,病好得快些。”母亲深情地抚摸着女儿的头发说:“好孩子,看到你愈来愈懂事,娘高兴还来不及呢?”由于王玉兰的精心饲养,到年底,7头小猪长成了7个滚瓜溜圆的大肥猪。队里除作价卖给社员一头,过春节宰两头分给社员,余下4头卖给了国家。社员们都夸王玉兰喂得好,为大家造了福。也有个别社员说:“玉兰啊,人家喂猪,力气没多出,工分没少拿,7头仔猪虽瘦得皮包骨,可记了8分工。你把瘦猪喂成大膘猪,才记5分工,这不太吃亏了吗?”玉兰说:“党拉扯俺长大,这个帐俺心里不糊涂,集体的猪喂肥了,俺还能有啥亏吃呢?”
  在张庄,人们都说王玉兰学雷锋、像雷锋,助人为乐,有一副火热的心肠。1976年秋天,张庄生产队会计张守玉因公外出。他的爱人张凤云患胸膜炎、结核病刚有好转,尚不能干活,家务活没人干。正在她十分为难之时,王玉兰来了。她拉着张凤云的手说:“大婶子,你病刚好,快躺下,以后有啥事我来照顾您。”王玉兰说到做到。她来到张家,担水、做饭、煎药、照看小孩,负担起了全部家务。待到张守玉回来时,她已为张凤云4个打赤脚的孩子做了8双新鞋。
  冬去春来,王玉兰帮助张凤云料理家务从没间断。与此同时,她和姐姐一起连续3年,坚持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王建德打水、做饭,洗衣缝补,直到老人去世;连续6个年头带张劲夫老人到县城去看病取药;从1975年秋天起,她年年帮助张延荣老大娘晒麦,削红芋片;1976年,年过5旬的王建明的老伴去世了,撇下4个男孩子,王玉兰和她的姐姐包下了全家5口人的缝补穿戴。
  王玉兰做的好事难以计数,她那火热的心肠温暖着全村人的心!
  1979年7月19日,王玉兰像往常一样,早上为五保户张颜荣老大娘打水、扫地。中午干完活,为王建明缝补衣服。午饭后,又为张凤云家操持家务。吃过晚饭,王玉兰从孤寡老人张劲夫家出来,准备和女民兵的姐妹们去站岗。突然,她闻到一股焦糊味,扭头一看,王建才家窜出了火苗,她急忙飞奔过去。
  原来,王建才在为代销店寄存的40多斤的酒换桶时,突然一阵风吹来,煤油灯火把酒点燃。蓝色的火蛇借着风势在屋内乱窜,王建才本想把酒桶揪出门外,不料,酒桶却滚进了里间。霎时,酒花飞溅,烈焰腾起。王建才一家老小和盖房的木料,分配的粮食,女儿的嫁妆,全都燃烧起来。
  就在这万分危急关头,王玉兰来到了。面对熊熊烈火,她清醒地知道,要控制火势就必须把酒桶弄出去。但要做到谈何容易。此时的酒桶已成了名副其实的火桶。火焰烤得人喘不过气来,酒桶随时都有0的危险。而王玉兰全然不顾,毫不犹豫地张开双臂抱起那燃烧的火团向外冲去。霎时她成了一个火人,双手被烧烂,肌肉被烫坏。王玉兰不顾一切冲出火海,拼出全身力气把酒桶向外抛去,酒桶落地0,巨大的热浪,把她推倒在地。浑身燃烧的玉兰挣扎着抬头一看,头上就是房檐,自己身上的火可能又要引来一场大火。“把火引出去!”王玉兰咬紧牙关,用血肉模糊的十指紧抠着泥土,一寸一寸地向前爬去……
  当闻讯赶来的人们扑灭王玉兰身上的烈焰时,她已不省人事。大家含着泪水,一声声呼叫着她的名字,连夜把她送往县医院抢救。
  这一夜,是张庄人的不眠之夜。全村男女老少,不顾一天的劳累,不约而同地涌向县医院。70多岁的五保老人张劲夫,请一个年轻人用车拉着他摸黑赶到县城。大伙聚在病房外面焦急地等待着。张颜荣老大娘拉着医生的手泣不成声:“玉兰是个好闺女,我们不能没有她,你们一定要救救她。求求你们,我给您跪下了。”城郊公社党委听到这一消息,也立即派出领导同志到医院看望,请求医生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好的药品,尽最大努力,抢救王玉兰。
  两天以后,王玉兰终于苏醒了。她用力睁开被烈火烧肿的眼睛,问母亲:“娘,君姐……君姐家得救了吗?”“孩子,你放心吧。你君姐家人全保住了。”王玉兰暗淡的眸子露出欣慰的光芒。面对守候在一旁的王建明老汉和姐姐王玉玲,她轻声问道:“大爷,那件裤子您穿着合身吗?”“姐姐,你把我拉回去吧,咱的责任棉该收拾了……”娘看着浑身是伤的女儿,忍不住流出心疼的泪水。王玉兰见状吃力地说:“娘,您别难过,你还记得程庄的刘守忠吗?他在中越边界自卫还击战中牺牲了,可0在追悼会上一声也没哭,还给我们民兵做报告……娘,您看人家心里多亮!”
  1979年8月2日下午,人民的好女儿、雷锋式的好民兵,年仅20岁的王玉兰,为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第二天下午,城郊乡数千名社员、干部从四面八方赶到张庄,以沉痛的心情为他们的好女儿,举行了最隆重的追悼会。鬓发斑白的公社党委书记含着眼泪介绍了英雄的事迹,会场上人们不住地呼唤王玉兰的名字。他们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学英雄,见行动,干四化。
  为了表彰英雄的先进事迹,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军区党委于1981年4月20日授予她“雷锋式民兵”荣誉称号。1981年3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她“革命烈士”光荣称号。
  (郸城县民政局杨成进)
下一名人:孟凡章
[以上内容由网友"Helen"分享。]

以下与王玉兰相关信息:

以下王玉兰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