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维桢
宫维桢同志生平(1911-2002)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宫维桢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5月17日0时58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2岁。
宫维桢同志1911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莱阳县。1936年夏考入北京弘达学院,同年9月参加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一二·九”运动周年之际,他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抗争。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面对国家民族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回乡积极开展民先工作,发动群众抗战。1937年9月起先后任莱阳县民先总队部区队长、胶东民先总队部宣传干事;同年6月恢复党组织关系;1938年7月起历任山东黄县工委书记、县委书记,蓬黄战区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兼北海特委宣传部长,胶东地区党委党校校长,胶东区党委民运部副部长,胶东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在复杂而艰难的环境中,为建立巩固抗日根据地和开辟敌后抗日斗争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7年4月,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工作中心的转移,宫维桢同志调任东海地区副书记、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发动群众伸冤诉苦,摧毁伪保甲,建立民主政权,发动群众参军,进行土地改革,三查三整,参加阻击国民党进攻的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
1949年随军渡江南下,宫维桢同志先后任苏州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无锡市委书记兼警备司令部政委等职;1952年8月起历任江苏省工业厅厅长,江苏省委-部部长,江苏省委秘书长、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吉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宫维桢同志长期担任地方党委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胜利完成我省在建国初期的各项建设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他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他坚持严以律己,善于发扬民主,听取不同意见,尊重集体领导,维护领导班子团结,表现了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文革”期间,宫维桢同志遭受破孩,多次被冲击、关押和批斗。他始终坚持原则,对党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毫不动摇,与林彪、“-”一伙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顽强的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良素质和高尚品德。
粉碎“-”以后,宫维桢同志得以彻底平反。恢复工作后,先后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书记,南京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江苏省教育卫生办公室主任、省委科学教育部部长,省政府副省长、常务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1991年12月批准离休。他是全国人大一届、二届、三届、五届代表;省一届、二届、三届、五届人大代表;省政协一届、二届、三届、四届委员。在这期间,他在政治上一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1989年-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拥护和支持党中央制止-和平息--的英明决策。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努力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为新时期江苏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为江苏的拨乱反正和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为江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宫维桢同志离开领导工作岗位后,仍然十分关心我省的经济建设,十分关心党风和廉政建设,多次就加强党的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提出建议。在病重期间,他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同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仍然念念不忘党的事业,念念不忘党风廉政建设,念念不忘富民强省的历史使命,密切关注江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表现了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忠诚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
宫维桢同志参加革命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保持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他政治坚定,勤学习、肯钻研,晚年仍一直坚持看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他对工作一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他作风正派,为人正直,待人诚实,坚持任何情况下讲真话,不说假话。他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谦虚宽厚,关心爱护干部,对年轻干部满腔热情地关心、支持,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爱戴。他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他一生勤俭,从不追求享受。他严以律己,宽厚待人,严格要求家人,严格教育子女。他痛恨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反对腐败,一贯反对用公款大吃大喝,奢侈浪费,并在工作中身体力行,做出表率。
宫维桢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明磊落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言行一致地履行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
[以上内容由网友"Mark"分享。]
以下与宫维桢相关信息:
以下宫维桢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