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东西长约630米,南北长约825米,总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约2—3.5米。遗址中心部分高出周围地面4—5米,自古至今一直被称为“尧王城”。该遗址发现于1954年,1978—1979年,因修路,文物工作者对该遗址的东沿进行了小部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约300平方米,出土器物近200件。1992—199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持与市文化局、市博物馆联合对“尧王城遗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500多平方米,清理墓葬13座,房址26座,器物窖穴5个,共出土器物400余件,其中保留完整的房址有6座。从这些完整的房址看,房屋平面基本为方形,面积约为15—25平方米,居住面墙基、灶址、门道等保存较好,门多面南偏西,个别门面西偏南。
发掘中发现房屋建筑有三种形式:一为立柱式,二为土台式,三为土坯式。立柱式房屋发现于文化层最底层,在原始土层上建筑。房屋四周有若干不规则的柱洞,四角有粗而深的大柱洞,大柱洞有的直径达70—80厘米,深度达50—90厘米,大柱洞外侧有一小斜柱洞,为支撑大木柱而立的小木柱,柱洞底部用粘泥和碎陶片隔层垫成并砸实,有的多达十几层,这种房屋面积一般为15平方米左右。土台式房屋建筑,先在建房范围内把松软的土层挖掉,用粘土层层铺垫,有的将层层铺垫的粘土夯实,有的将层层铺垫的粘土用火烘烤。从铺垫的厚度看,一般达厘米以上,有的达100厘米左右。然后在铺垫好的平台上再挖槽筑地基,地基多用粘泥筑成。土坯式房屋建筑,墙基、地面均用规整的土坯砌成,墙基为两行错缝平垒,地面为横竖错缝平铺,坯与坯之间以及墙都用黑粘泥抹。土台式和土坯式建筑形式的房屋地基处均发现奠基石有的在门一侧立一块,有的在门两侧各立一块,距今4000多年前建筑奠基可谓当今城乡大型建筑工程奠基之源头。该遗址发掘发现的土台式、土坯式建筑形式和建设奠基,是全国龙山文化时期的首次发现。考古专家认为,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造房不仅规划总局十分考究,而且房屋建造具有十分突出的特色、风格和技术,这对研究我国建筑形式、技术的继承与发慌,研究我国建筑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遗址出土的遗物有陶器、石器、玉器等。陶器有泥质和夹砂黑陶、灰陶、红陶、白陶等。其中红陶和白陶器物仅见于(规鬲)。陶器的主要器类有鼎、鬶、罐、盘、杯、盆、器盖、纺轮、镞、网坠等。陶器多饰有弦纹、附加堆纹、乳钉纹、划纹等,并普遍采用快轮轮制而成。陶器中以火候高、陶质硬、陶胎薄,有黑亮光泽的蛋壳陶最为精致,代表了这一文化的高超制作技术。彩陶的发现,填补了日照市及鲁东南沿海龙山文化陶器的空白。特别是在龙山文化大口尊陶片上发现的陶文极为重要,这是继莒县陵阳河遗址发现大汶口文化陶文和邹城丁公发现龙山文化陶文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对研究我国文字起源提供了极宝贵的实物资料。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