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青
杨子青(1900~1980年),原籍山东省郓城县陈楼村,少年家贫。1924年,杨子清夫妇迁至太平乡一顷六村,垦荒为生。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四处串连,发动群众抗日。区委干部、抗日骨干常到他家开会,他与妻子放哨了望,探视敌情。杨子清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革命干部,传送-,隐藏0弹药、军需物资。他遇事大胆心细,从不慌张,他家成为八路军的“堡垒户”和“秘密联络点”。1942年4月,日本侵略军在河口境域进行大规模“扫荡”。当时,区委书记杨聚源身患伤寒,病倒在双胜村,未能转移,日本侵略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情形十分危急,杨子清知道后,不顾个人及全家的安危,把杨聚源背回家中,藏在地洞里,外面巧妙伪装,躲过敌人搜捕,杨子清夫妇精心照料病人,直到病人安全康复。
解放后,杨子清被选为区农救会会长。1950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杨子清积极响应送子参军,并动员同村4名青年一起参军参战。他与妻子商量,把结婚时的一副银耳环和三枚银戒指捐给政府。1953年,本村一名青年牺牲在朝鲜战场,死者的母亲经受不住这一精神打击,失去理智,想起当初儿子参军时是杨子清带的头并做过动员工作,于是把悲愤向杨子清发泄。杨子清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委婉劝解,赢得群众赞叹,也感动了烈士家属。
杨子清的三儿子当村干部后,他经常告诫说:当干部就是为大家办事,操心受累,千万莫贪心。
1980年,杨子清临终时嘱咐儿女们:要响应党的号召,破除旧的习俗,死后务必火化,一切丧事从俭。子女们遵照他的遗嘱,丧事新办,一切从俭。
来源:河口区情网
[以上内容由网友"Charles"分享。]
以下与杨子青相关信息:
以下杨子青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