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卫南河系位于太岳山以东,滏阳河、子牙河以南,黄河、马颊河以北,流流域范围为东经112~118°,北纬35~39°。流域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大致分山地、平原两种地貌。西部(上游)地处太岳山东麓和太行山区,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上,为土质丘陵区和石质山区;东部及东北部(中下游)为广阔山前洪积、坡积、冲积平原。山区、丘陵区面积25466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68%;平原面积12234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32%。西部山区与东部平原直接相接,山前丘陵过渡区很短。
水文特征
径流量变化
流域地处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在14℃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608.4毫米。冬季是全年降水最少的季节,降水量仅占全年的2%左右。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季,7、8两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春季降水量为全年的8%~16%,加上降水变率大,常出现春旱。秋季降水次于夏季,降水量为全年的13%~23%。
流域
流域范围涉及人口约3000万人,耕地面积4400余万亩。出山区进入平原后,漳河岳城水库以下、卫河淇门以下防洪保护区面积约29440平方公里,截至1997年底,耕地约2630万亩,人口约1571万人,工农业产值约9642600万元,固定资产118960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5870594万元。
交通作用
流域内交通运输业发达,京广、京九、津浦等重要铁路,京深、京福、京开高速公路,107、106、105国道等重要交通线横贯南北,与地方公路、铁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新修建的-铁路也经过这里。
发展
漳卫南运河是世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与发展起过重大作用;同时,它也是洪害严重的河道,几乎“每岁必决”,长期为患。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漳卫南运河的治理工作非常重视,自1957年开始,有关部门先后多次制定流域规划和治理措施,先后在河系内修建了水库和控制性枢纽工程,治理了漳河、卫河、卫运河、漳卫新河等骨干行洪河道。漳卫南运河管理局成立以后,实现了漳卫南运河的统一管理。经过40余年的努力,漳卫南运河已初步形成蓄泄兼施,“单独入海”的防洪工程体系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