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山东 > 济南 > 旅游景区

济南清真南大寺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济南清真南大寺
济南清真南大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南大寺原址在济南历山顶乌满喇巷,始建年代不详。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迁到现在的地址,当时只有“楹殿数间”。明宣德年间,当时的南大寺掌教整顿教务,济南教门为之一振。(公元1436年),开拓地基,修建院墙,增建礼殿,南大寺始具规模。明弘治七年(公元1492年)陈玺任南大寺掌教,领导济南穆斯林大拓寺基,扩建大殿,立南北讲堂、僻静所、沐浴室等,并将寺门朝向由南改东,南大寺自此始有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特色,成为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此后,南大寺又经明嘉靖、万历清嘉庆、道光、同治和民国初年的多次修葺扩建逐渐臻于完美。

    清真南大寺在建筑功能设置、朝向、内殿的装饰等方面都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的一些基本原则,而在布局和造型上则有着明显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全寺以望月楼为中心分为二进式四合院,整座寺院排列井然有序、严肃整齐,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四合院对称之美。在造型上,南大寺还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特征。比如邦克楼,下层具有阿拉伯穹窿圆顶的建筑风格,上层则是比较纯粹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古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旧城西关礼拜寺巷。据传,该寺始建于唐末之乌满喇巷,但已不可考。据寺内现存济南府历城县《礼拜寺碑》记载:该寺于元代元贞元年(1295),山东东路都转运盐使司都运使木八喇沙奉命将原寺改建为运盐司部,将寺迁至泺源门西、锦缰沟东,即今址。后于明宣德丙午(1426)重修,弘治八年(1495)再次重新扩建,清嘉庆、道光年间至民国时期亦曾数次维修扩建。南大寺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633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构成一条中轴线,沿轴线为寺正门、望月楼、礼拜大殿,两侧配以沐浴室、讲经堂、教长室等。大门正前方建有大影壁,壁长约6米,高约5米。大门3间起楼,门顶上层筑有邦克楼,楼面阔3间(约8米),单檐黑瓦庑殿顶,单翘单昂斗拱。进深6米。寺院分两进院落,前院有沐浴室,过前院拾级而上约3米即望月楼。门庭石碑1方,铭文共155字,9行,字大如拳,碑刻末镌“本寺掌教陈恩沐手著”,系明嘉靖七年(1528)刻石。甬道顶上望月楼高敞明亮,朝西望月,面东则与礼拜大殿相望。过甬道即礼拜大殿前庭院。礼拜大殿建在高4.2米的台基上,由卷棚、前殿、后殿组成。大殿面阔5间,进深6间。周围廊柱细密而高,加火焰形木券门装饰。殿前抱厦为清代扩建,前殿则系明代建筑,殿内高大宽敞,可容纳600余人同时礼拜。后殿南北各有6扇硬木门扇,高约4米,宽约1米,扇窗镂空,雕有《古兰经》文,工艺精致,别具一格。寺内文物有大香炉两座,木匾额8方,其中明代1方,高悬于正殿上方,匾书“清真”2字,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宁阳王甫所书。有明、清时碑铭7方,主要的有明弘治乙卯年(1495)刘赞撰《济南府礼拜寺重修记》、明嘉靖七年(1528)陈思撰《来复铭》碑、清嘉庆十五年(1810)《重修礼拜寺记》等,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寺古朴典雅,是济南市历史最久的清真寺。20世纪80年代由人民政府资助重修。现被列为山东省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一旅游景区:张养浩墓公园
[以上内容由网友"Grace"分享。]

以下与济南清真南大寺相关信息:

以下济南清真南大寺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