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
姜家村 | 姜 家 村 姜家村地处土骇河南岸,垛石镇东3公里,2005年底,全村有114户,人口600人,耕地面积1300亩,冬暖大棚24……[详细] |
刘安然村 | 刘 安 然 村 刘安然村位于垛石镇东南6公里处,现有人口270人,有耕地719.4亩,有张、郑、路、吴4姓,其中以张姓居多。刘安……[详细] |
前王村 | 前 王 村 前王村位于垛石镇南5公里处,北邻后王村,南邻大营村,东邻 刘安然,西邻颜家村。该村现有90户,人口360人,耕地面积96……[详细] |
刘家台村 | 刘 家 台 村 刘家台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据本村刘氏宗谱记载,“余刘氏者乃河北省枣强卷子街人,于洪武二年迁居济阳南面田家村,于五世移……[详细] |
布家村 | 布 家 村 布家村位于垛石镇东南249省道与镇兴路交汇处,距镇驻地及县城各7公里。相传,明朝永乐年间有柏氏兄弟二人由河……[详细] |
铁匠村 | 铁 匠 村 据传,明朝初年该村先人由河北枣强迁居此地,命名为小冯家村。明朝永乐末年村里传染一种不知名的瘟疫,人畜皆传染,只有一个铁匠……[详细] |
后刘村 | 后 刘 村 后刘村位于垛石镇偏西南3公里处,有171户,人口579人,耕地面积1249亩,党员13名。相传明朝永乐年间……[详细] |
前刘村 | 前 刘 村 前刘村位于垛石镇南3公里处,现有352户、1052口人,耕地面积1799亩,现有党员23人。相传明朝永乐年……[详细] |
后王村 | 后 王 村 相传明朝洪武年间,王氏先人王秋从枣强县迁此落户,无外姓人家迁入落户,故独王姓至今。后与原张庙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有了……[详细] |
方家村 | 方 家 村 方家村位于县城西北8公里处,东靠大寺河。据传,姓方人家先迁居此地,故取名方家村。随后徐、于、王、吴、马5姓……[详细] |
郭家村 | 郭 家 村 郭家村位于垛石镇东南3.5公里处,全村现有57户,219口人,605亩耕地,党员5名。据传明朝永乐年间……[详细] |
洼子街村 | 洼 子 街 洼子街,位于垛石镇东南8公里处,现有151户,519口人,耕地面积971亩,党员18人。据传,明永乐年间,陈……[详细] |
老王村 | 老 王 村 老王村位于县城西北10公里处,全村现有93户,342户人,935亩耕地,姓氏有王、刘、李、邱、郭、贾等姓。……[详细] |
林家村 | 林 家 村据传,林氏先人从河北省枣强县迁至此地,以姓命名为林家村。相传早年间谢氏先人自县城小邝家迁来,故本村有林、谢两姓。该村位于垛……[详细] |
前赵村 | 前 赵 村 据传,明朝崇祯年间,张、骆两姓先后由枣强迁入此地落户。因建有土地庙,取名土地庙庄。赵氏家族先从牌坊赵(大赵)移居后赵。清……[详细] |
后赵村 | 后 赵 村 据传,明朝万历年间,由河北枣强迁来赵氏先人。先是在牌坊赵定居,后有一部分迁往北赵村,1953年改为后赵村。村内有一光绪年……[详细] |
金王村 | 金 王 村相传,有王氏先人从河北枣强迁往河东(今章丘、明水一带)路经此地,在此休息。其中一少年在大树下席地而睡,醒来后发现家人已走远,就在此……[详细] |
颜家村 | 颜 家 村 颜家村位于垛石镇东南5公里处,现有103户,369口人,耕地面积919亩,党员9人。颜家村是明朝永乐年……[详细] |
小开河村 | 小 开 河 村 小开河村位于县城西北14公里处。据传,明永乐年间李氏先人由河北枣强迁入此地落户,起名铁窗户李村。后因黄河决口在村西冲出一……[详细] |
姜家窑村 | 姜 家 窑 村 据传,清朝光绪年间,姜家窑村先人在此落户,因其村西有土坯窑,用于烧砖盖屋,所以起名姜家窑村。该村现有106户,431人,……[详细] |
高屯村 | 高 屯 村 高屯村位于徒海河南岸,垛石镇西4公里处,全村现有213户、741口人、1278亩耕地,党员17名。姓氏有王、孙、林、杨、……[详细] |
罗家码头村 | 罗 家 码 头 村 罗家码头村位于垛石镇西10公里处、徒骇河南岸,全村有280户,1128人,耕地面积2138亩,党员32人。现有陈、梁……[详细] |
碱场官庄村 | 碱 场 官 庄 村 该村位于垛石镇西南4公里处,现有人口376人,耕地面积927亩,党员8人。据传,明朝永乐年间,由唐、李、王3……[详细] |
刘道口村 | 刘 道 口 村 该村位于垛石镇西2公里,全村69户,243人,耕地面积545亩,现有党员11人。据传,清朝年间,就有了刘道口村,先人由河……[详细] |
郭家屯村 | 郭 家 屯 村 郭家屯村位于垛石镇西8公里,全村现有138户,528人,耕地面积1132亩,党员12人。该村有柏、郭、宋、张等姓。……[详细] |
孙家村 | 孙 家 村 孙家村位于垛石镇西1公里处,现有146户,550人,耕地面积1057亩,党员15名。据传该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河北枣强……[详细] |
范家村 | 范 家 村据传说,范家村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范氏先人由河北枣强迁居此地,故名叫范家村。该村位于垛石镇西1公里处,现有范、梁、王和杨4姓。全村1……[详细] |
支家村 | 支 家 村该村位于垛石镇西南3公里处,现有185户650人,耕地面积1085亩,党员18人。据传,支家建村时只有支、刘、聂3姓,因支姓户数多……[详细] |
西崔村 | 西 崔 村 据传,明朝永乐年间,有崔、徐、刘等几姓人家由河北枣强迁此落户,因崔姓迁来较早,故取名小崔家。后崔姓绝嗣,其他姓氏迁入。数……[详细] |
五里庙村 | 五 里 庙 村 五里庙村位于垛石桥村南2.5公里处,西临垛石河,村西有一条通往垛石桥村的南北大道,古人称之为“官道”。“官道”的旁边,有一座庙……[详细] |
马浪头村 | 马 浪 头 村 马浪头村位于济阳县城西北11公里,镇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地处济阳、垛石、太平三镇交界处。现该村有人口860人,228户,……[详细] |
歇凉寺村 | 歇 凉 寺 村 据传,东汉时期刘秀巡防,路过此地,村北有一古寺,名曰龙门寺。刘秀在此休息,后村名改为歇凉寺,一直延续至今。目前,村北的龙……[详细] |
建华村 | 建 华 村 建华村位于垛石镇西南,全村126户,442人,耕地面积951亩。姓氏有郭、洪、刘、魏、孙、秦、马。相传,该村于明……[详细] |
小杨村 | 小 杨 村 小杨村位于垛石镇西南5公里处,全村82户,302人,耕地面积675亩,党员17人。姓氏有杨、范、王、董、阎、许、徐、陈等……[详细] |
范家屯村 | 范 家 屯 村范家屯村位于垛石镇西南4公里,现有272户,1020人,党员16名。耕地面积2020亩。主要姓氏有范、张、蒋、邓。该村于明朝永乐五……[详细] |
大杨村 | 大 杨 村大杨村位于垛石镇邢渡干以东,七七干以北,现有224户,756人,耕地面积1700亩,22名党员。村内有杨、于、郭、阎、李5姓。……[详细] |
老开河村 | 老 开 河 村 老开河村位于垛石镇七七干沟以北,邢渡干沟以东,现有124户,505人,耕地面积804亩,党员13名。建国以前由于该村李姓……[详细] |
于良民村 | 于 良 民 村 据传,于良民村建于永乐年间,最早叫“四杨庄”,因村东头有四棵大杨树。后民国20年(1931年)改名于良民村。 该……[详细] |
南杨沟村 | 南 杨 沟 村 南杨沟村地处垛石镇西12公里与太平镇交界处,现有206户700口人,耕地面积1391亩,现有13名党员。据传永乐……[详细] |
老杨沟村 | 老 杨 沟 村 老杨沟位于垛石镇正西,与太平镇、新市镇搭界。姓氏有房、尹、李、刘、陈、张、朱、杨、董、王等姓。因村内杨姓迁来较早,在沟上……[详细] |
垛石桥村 | 垛 石 桥 村据传,明朝永乐年间,杜、卢、周3姓人家从河北枣强县迁入济阳县。在当时的黑虎口村落户,后来由于村东端有宏济寺,就把村名改为宏济寺村;……[详细] |
东宋屯村 | 东 宋 屯 村东宋屯村位于徒骇河以南,与垛石桥村毗邻。现有168户,712人,姓氏有杨、董、杜等姓。 据传,该村于明朝永乐年……[详细] |
西宋屯村 | 西 宋 屯 村 宋朝年间,屯兵建立村庄,起初叫宋家屯,两庄屯兵,分为东宋屯,西宋屯。村名沿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本村位于济阳县城西北15公里……[详细] |
里仁村 | 里 仁 村 里仁村位于县城西北18公里处,现有361户,1260人,耕地面积3579亩。党员26名。该村有杨、李、周、王、梁、石、片……[详细] |
全福庄村 | 全 福 庄 村 据传,明洪武年间,一姓初的人家从河北枣强迁居此处,因一片杨树林,故取名杨树林村。距今约100年前,因杨树林村不好听,羊能……[详细] |
小辛庄村 | 小 辛 庄 村 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王氏先人自河北省枣强县迁至此地落户。初时因人口少,且新迁,取名小新庄。后因村西1公里处有一刘……[详细] |
安子坡村 | 安 子 坡 村 安子坡位于县城北12公里处,离省道248线1公里。属垛石镇。全村185户,811口人,耕地16……[详细] |
茌家村 | 茌 家 村茌家村位于济阳县城北30公里处,东临大寺河。现有70户,人口266人,耕地面积620亩。村内的姓氏主要有:李、陈、高。据传……[详细] |
贺铺村 | 贺 铺 村 本村位于济阳县北部20公里处,全村100户、390人,耕地面积870亩。主要姓氏有:王、尚、高、苏等。据传,明朝……[详细] |
李洪亭村 | 李 洪 亭 村 李洪亭村位于济阳县北20公里。全村现有182户,672人,耕地面积1496亩。姓氏主要有:李、赵、周、董、王、高、卜、安……[详细] |
大庙李村 | 大 庙 李 村 据说,明朝永乐年间,李氏先人自河北省枣强县迁来,该处有一座比较大的庙,又因李姓人较多,故取名大庙李村。其中,村东小杜家村……[详细] |
王安村 | 王 安 村 王安村位于县城北20公里处 ,现有80户,326人,耕地885亩。姓氏有王、孙、魏、俎、李、张、史7姓。据传,……[详细] |
小齐村 | 小 齐 村 据传,明朝永乐二年,有齐、刘、魏、郑、高5姓人家来自河北省枣强县,落户此地后取名辛庄,由于本村土地很洼,于是向南搬迁1公……[详细] |
新官屯村 | 新 官 屯 村 据传,该村于明永乐年间由河北枣强迁入,村东有个小城,因此取名“西关村”,建国初期改为“辛官屯村”,后改为“新官屯”。村内……[详细] |
王洼村 | 王 洼 村王洼村位于济阳县城西北5公里处,省道248线贯穿全村。全村现有51户、201人,耕地面积282亩。姓氏主要有徐、王、袁、张、阎、田……[详细] |
北辛村 | 北 辛 村明朝永乐年间,该村先人从河北枣强县迁至此地,因村子南北长,故起名南北辛村,后改为北辛村。村内有张、王、李、周、刘、毛6姓。……[详细] |
白杨店村 | 白 杨 店 村 据传,该村是明朝年间自河北省枣强迁居此地,一户陈姓人家开店,旁边有三棵大杨树,故起名白杨店村。村内有王、高、牟、徐、刘、……[详细] |
小王村 | 小 王 村 据传,明朝永乐二年,王氏先人自河北省枣强县迁来此地,以姓命名为小王家。随后,有张、高姓先人迁来本村。本村以姓张居多。……[详细] |
江屯村 | 江 屯 村 据传,明朝年间该村由河北枣强迁居此地,迁入最早的人家姓秦。该村现有人口1100人,280户,耕地面积2805亩。……[详细] |
大官庄村 | 大 官 庄据传,明永乐年间该村由河北枣强迁居此地,建村起名刘庄村。1671年,刘氏从河北省任邱县香成铺迁入刘庄村,以后刘氏人口旺盛,盼望有人……[详细] |
马良赵村 | 马 良 赵 村马良赵村位于济阳县城西北8公里处,隶属垛石镇。全村现有204户、720人,耕地面积1545亩。据传,明洪武年间,马、良、赵氏先人,……[详细] |
柳家村 | 柳 家 村据传,该村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枣强迁居此地,最早一户人家姓柳,得名柳家。现村内有许、李、董、马、高5个姓氏,其中以许、李姓居多。……[详细] |
石墓田村 | 石 墓 田 村据传,在明朝永乐年间,王、张、高、刘4姓由河北枣强迁此落户。因村址选在一个淤积的河道上,取村名叫河间里,后因有一杨姓大户在村东南角……[详细] |
裴铺村 | 裴 铺 村 据传,裴姓先人于明末天启年间由河北省枣强迁居此地,以姓氏命村名,因此得名裴铺。该村距济阳县城9公里,省道249线……[详细] |
东索庙村 | 东 索 庙 村 东索庙村位于济阳县西北10公里处,隶属垛石镇,全村现有217户、817人,耕地面积1417亩。据传,明朝永乐年间,索庙最……[详细] |
中索庙村 | 中 索 庙 村 据传,在明永乐年间,索、门二姓由河北枣强迁入此处落户,因此取名叫索门。据说在村东、中、西3处建庙。从此,索门便叫成了索家……[详细] |
西索村 | 西 索 村 索庙原名索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村庄。据传说,隋唐时代大兴佛教,到处修建寺庙。索门村子的西头、中间和东头,各建起了大庙……[详细] |
尚坊村 | 尚 坊 村据传,该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该村地处省道248线西侧,全村共247户,人口1301人,耕地面积3400亩,是一个传统的以农为本的村……[详细] |
田屯村 | 田 屯 村 据传,明朝末年,孟、陈、杜、金姓由河北枣强迁至此地,取名前车头。后同田屯、西头、小陈家3个自然村,合并为田屯。村内有孟、……[详细] |
小李村 | 小 李 村据传,明永乐年间,该村由河北枣强迁移此地,因全村都姓李,故起名小李村。除一户姓田的从商河迁来,一户姓王的从济阳镇洼里王搬来定居亲戚……[详细] |
周沙窝村 | 周 沙 窝 村 明朝永乐年间,周氏先人从河北枣强县迁至此地,名周家沙窝村。相传还有孙姓迁居此地,后孙姓人家乏嗣绝,全村独姓至今。……[详细] |
坡杨村 | 坡 杨 村据传,明代一户姓杨的人家,由现在的姜集娄子杨村迁来,在漫坡里 建房居住,由此取名坡杨村。该村距济阳县城12公里,共有106户、41……[详细] |
东太平村 | 东 太 平 村该村位于垛石镇西北,该村先人由河北枣强移居此地,有20余姓,现以武、谢、朱、满4姓为多。村民和睦相处,因而得名为太平庄子。到196……[详细] |
西太平村 | 西 太 平 村 据传,明朝末年该村由河北枣强迁来。1961年以前,与东太平统称为太平庄子。1961年分开后,称为西太平。现有武、许、满、……[详细] |
东屯村 | 东 屯 村 该村位于县城西北22公里处。据传,先人由河北枣强县迁移至此,姓氏有高、宋、周3姓。后有名-路过此地,故取名朱官屯。后又称……[详细] |
西屯村 | 西 屯 村 西屯村地处济阳县邢家渡引黄渠东侧,与新市镇董家村隔河相望。据传说,明朝末年,刘氏先人从河北枣强县迁移至此落户。后来李氏、……[详细] |
仝家村 | 仝 家 村据传,明朝永乐年间,该村仝氏先人从枣强迁至此地,取名为仝家村。该村位于垛石镇西北4公里处,南靠省道249线。现有仝、郭、周……[详细] |
前楼村 | 前 楼 村 据传,明洪武年间,周大公从河北枣强一带迁至此地居住。因此地有一古石,故取名太古石村。随后,又有王、张、马、程4姓人家迁……[详细] |
桥杨村 | 桥 杨 村 据传说,早年该村以杨姓为主,因该村位于原徒骇河垛石大桥北首,故人们称为桥北头杨家。后又有齐、周姓迁来居住。现有齐、周、杨……[详细] |
逯家村 | 逯 家 村 永乐二年(1404年),禄氏先人自河北省枣强县迁至此地,以姓氏为村名,称禄家村。村名沿用至今。后有李、周、张、郭等姓迁入……[详细] |
杜庙村 | 杜 庙 村 永乐年间,杜氏先人自河北枣强迁至此地,以姓命名杜家庄。此后,张、韩、路、常4姓人家迁来。杜庙村位于临枣路以北1公……[详细] |
后楼村 | 后 楼 村 据传,明永乐年间有一周姓人氏从河北省枣强县迁至此地,取名立井村。后来,因建起两层小楼,更名为周家后楼村。后来简称后楼村。……[详细] |
胡贤村 | 胡 贤 村 胡贤建于唐代初期,原名叫胡阎家,姓胡和姓阎的两大家,后来由于姓阎的绝嗣,又改名为胡贤家。胡贤位于索庙的东部,白杨……[详细] |
冷家村 | 冷 家 村 据传,明永乐年间,该村先人自-县迁此落户,原来有冷、赵两姓,故名冷赵村。1992年,分为冷家村与小赵家村。该村位……[详细] |
阎家村 | 阎 家 村 据传,明永乐二年,阎氏先人自河北省枣强县迁居此地。以姓命名为阎家村。随后,有姓张、李、潘的人迁居此地,本村以阎姓居多。……[详细] |
南玉皇庙村 | 南 玉 皇 庙 村 据传,玉皇庙村原名周家村,明朝永乐年间从河北省枣强迁来,与垛石镇前楼周家系一嫡亲。传说,明朝有位皇帝南巡时,在此住下……[详细] |
小赵村 | 小 赵 村据传,小赵村原名福音赵家,明末清初,从济阳县城关赵胡村迁来,因与冷家村都是小村,又为邻村,故合并为冷赵。1992年,又分开,取名小……[详细] |
玉皇庙村 | 玉 皇 庙 村 玉皇庙村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处徒骇诃南岸,省道248线以西。全村现有315户,1187人,2703亩耕地,党员3……[详细] |
米桥村 | 米 桥 村 米桥村位于济阳城北18公里处,北靠徒骇河。现有162户、626口人,耕地面积815亩。村内的主要姓氏有:李、孙、张、王、……[详细] |
太平官庄村 | 太 平 官 庄 该村位于省道248线西侧,现有147户、505口人,耕地面积960亩。姓氏主要有:赵、刘、王、李、齐、杜、马、白、周、宋……[详细] |
马家村 | 马 家 村 马家村位于徒骇河南岸,距离县城20公里,东临省道248线,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全村现有87户,329人,耕地面积666亩……[详细] |
商桥村 | 商 桥 村 商桥村位于济阳县北部,徒骇河南面。据传,本村有个姓商的大户,为了方便群众过河,在村西头的徒骇河上修了一座桥,故村名为商桥……[详细] |
董家村 | 董 家 村 据传,明末清初,董家人自河北枣强一带迁至落户,取名董家村,时隔不久,鲁氏三兄弟自济阳东关也迁至本村。为此董家村以董、鲁二……[详细] |
窦家村 | 窦 家 村 窦家村位于济阳县城北部,北邻徒骇河。全村现有113户,428人,耕地629亩,姓氏有窦、于、刘、董4姓。据传,该……[详细] |
高家村 | 高 家 村 据传,明朝永乐二年,姓高的先人,自河北枣强县迁至此地。随后,姓赵、王、魏、刁的先人也迁至此地,以姓氏命名为高家村。……[详细] |
温桥村 | 温 桥 村据传,明永乐年间由河北枣强迁移至此,开始称为南小庄。民国初年,改名为温桥村。1958年曾划归临邑县,1961年回归济阳。现该村有温……[详细] |
大赵村 | 大 赵 村 据传,明永乐年间,赵、王二姓人家自-县迁此落户,取村名赵王二庄,曾改为牌坊赵,后又改为大赵村。现有赵、高、韩、李、齐、董……[详细] |
" 垛石镇历史沿革: 1957年2月建垛石桥乡,1984年3月建垛石桥镇,镇政府距济阳县城15公里。2001年3月,垛石镇由垛石桥镇、唐庙乡、索庙乡合并成立。辖130个行政村,约7.3万人,版图面积175平方公里。党的十三大以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高举-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地方财政收入9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1元。 地理环境: 垛石镇地处鲁北平原南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具有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年降雨量在600毫米左右;境内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良好。境内有徒骇河、土马河、大寺等主要河流,省道248、249线贯穿全镇,三级公路通车里程180公里,交通条件便利;境内建有220KV和35KV变电站两座,电力资源充沛;镇域唐庙管区石油资源丰富,探明地下石油贮藏量2800万吨,年开采量26万吨。同时,镇驻地商贸、金融、通信、邮电等部门齐全,设施完备,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条件。 人口、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状况: 垛石镇现有人口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万人)为济阳县人口第三大镇,耕地面积15.7万亩,为济阳县第一大镇。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基础设施雄厚。现有初级中学3处,在校学生2569人;小学13处,在校学生3687人;幼儿园37处,在校幼儿1412人;成教中心1处,全镇共有在职教师469人。合并乡镇以来,该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繁荣扶持个体民营经济发展,全镇经济发展较快。目前,该镇工业门类齐全,初步形成了以蔬菜瓜果、速生杨经济林、牛羊肉加工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9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