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遗址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著名遗址。1959年山东省博物馆曾对遗址进行过发掘,1964年定名为“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年代是公元前3500~公元前2500年,遗址的墓地属于父系氏族社会的遗存。
大汶口遗址的面积达82万平方米,在已经发掘的5400平方米遗址中发现了133座墓葬和1座陶窑。墓葬均为长方形的土坑墓,其中14座有木椁式葬具;很多墓葬内有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几种;代表性的陶器是鼎、豆、壶、背壶、罐、杯、尊、瓶、盔形器等,还有作为礼器的玉铲以及精美的透雕象牙梳、镶嵌绿松石的骨雕筒等典型遗物,从这些随葬品的精美程度,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手工制作已经相当专业化,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当时普遍盛行在墓葬中随葬獐牙的风气,在死者的指骨附近,多有獐牙或獐牙钩形器,有的还随葬龟甲。在43座墓中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猪骨,最多的墓中有14个猪头骨,有学者认为猪头是私有财产的象征物,这就表明当时已经存在明显的贫富分化,说明私有制已经出现。
近30年来,在山东、江苏北部一带发现200多处属于大汶口文化的遗址,年代始自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前后发展成为山东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及其与山东龙山文化的传承关系的确定,证明山东、苏北一带是一个以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为主体的,又自成系统的文化区。(国家文物局)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