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江西 > 上饶 > 旅游景区

虹关村

[移动版] [查看地图]
虹关村
  虹关古村建于南宋,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村头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古樟,树龄有1000余年,树高26.1米,直径3.4米,冠幅达三亩,气势非凡。有云“下根磅礴达九渊,上枝摇荡凌云烟”,被誉为“江南第一樟”。

  虹关村座落婺源第二高峰——高湖山南端,村庄背枕青山,面临清溪,整个村落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达到了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的神美意境。

  婺源县城北去50公里的浙源乡虹关村是明清时代享誉全国的“徽墨”产地,至今许多著名墨师的宅第保存完好。就在这个千年古村的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树龄已有1000余年,胸径3.4米,高约26.1米,冠幅3亩许,被誉为“江南第一樟”的虹关古樟。关于古樟的年龄,众说不一,一般认为当在千年左右,而古樟旁的古驿亭有一副字迹斑驳的楹联:“试问几何年曰宋曰唐古樟自晓,溯回多少事论荣论辱浙水长流”,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古樟树底,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古驿道蜿蜒远去。

  虹关村于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由詹姓建村。建村者迁居落户时“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所以取名“虹关”,又名“虹瑞关”、“虹瑞山庄”。明清时代,虹关是徽墨的主要产地之一,清代《名墨谈丛》载“婺源墨大约在百家以上,仅虹关詹氏一姓就有80多家,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歙县、休宁造墨家,在徽墨中是一大派别”。村里的大街小巷多以墨业为名,所以虹关又有“徽墨名村”的美誉。从明洪武到清乾隆的400年间,村里出过不少高官,如詹同、詹徽父子,在明洪武年间先后担任吏部尚书。詹应甲,是乾隆南巡召试钦点的举人,清嘉庆年间由宜昌府通判升任直隶州知府,死后林则徐撰写墓志铭。村里有10余名文士,留下传世著作30多部。

  虹关于南宋建炎年间建村,“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因名虹关,又名虹瑞关。虹关聚天地之灵气,是徽州古村落的典范。虹关先祖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择地建村,根据风水理论,四兽模式“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依山傍水,虹关是取正南偏东5°-6°,坐北朝南。左边青龙,似青龙蜿蜒环抱,护卫村宅。右边白虎,西边的山似虎卧俯柔顺。南边面水是朱雀,朝山平坦,空前广阔。浙源水(鸿溪)由东向西绕村而流,既方便村民生活用水,又优化人居环境,天人合一。村宅后边北向是玄武,虹关称这座后山为“来龙”,龙脉由五龙山逶迤而来,冈峦绵延几十里,经双峰而又缓和有力,山脉到大龙脑壳,然后起伏,而后自然停顿下来,形成一种气势,这就是玄武垂头。龙来十里,气高一丈,龙来百里,气高十丈。气正,则脉从中落而穴正,虹关来龙正气结聚在“玉堂仙吏”大厅屋和全村所有宅基地上,因此虹关一直兴旺发达,久盛不衰。虹关村人懂得藏风聚气,保护龙脉,至今还保留历史上几处护脉禁碑。保护生态,从双峰开始直至后山“来龙”,一大片郁郁葱葱的风景林,生长形势喜人,更显“来龙”的雄伟秀丽。虹关的山水龙脉,是大自然给予虹关村人的恩赐。“天人合一”思想在风水中表现尤为突出,而虹关村人懂得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珍惜理想的居住环境。江西师大地理学院专家考察虹关后,赞虹关来龙山,“脉来自然,气正雄伟,天地人和,兴旺发达”。

  虹关村-风景:

  通津桥

  ——通津桥,石筑单孔拱桥,长16米,宽4米,象一道彩虹横跨两岸。桥两侧及桥头台阶上均有石护栏,结构十分完美。“通津桥”始建于南宋中叶,后历朝历代曾加以修缮。现在的模样,据《虹关詹氏宗谱》记载,是由村人詹元吉捐资,复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桥两面的龙门石上各有一方篆刻,朝村外的是“通津”,朝向村子的是“挹秀”。“津”,古义为“渡口”,意思是说经过这座桥可通往远方;“挹”,古义是“舀、捧”,站在桥上已经进入秀美的图画之中。古人在这里观景时曾写下“四面烟云绝顶下,一湾溪水斜阳中”的诗句。

  徽饶古道

  ——虹关有一条著名的徽饶古驿道,全由青石板铺成,蜿蜒于青山旁,绿水边,村落间,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沿途有“鲤鱼跳龙门”景。清乾隆年间,虹关村的墨业大师詹方寰以此景为题,创制“龙门墨”,正面刻“龙门”金字,背面是鲤鱼跳龙门图案。由于墨好又蕴含吉兆之意,龙门墨曾经畅销天下。在徽饶古驿道的许多石阶上,有被车轮磨成的的凹槽,它是古道当年车水马龙的历史佐证。

  永济茶亭

  ——古代婺源各地为方便过路行人歇脚,多在路边建路亭、茶亭、置炉烧茶,且分文不取,足见婺源民风之淳朴。虹关村的这座永济茶亭,骑路而造,看其风格是明代建筑。后来,每有损坏,村人必自觉捐资修缮。永济茶亭门额上砖刻“白波浸天”4个字,笔力刚劲严谨,府仰之间,生动流畅,当是出自大家。永济茶亭另一边门额有石刻“青蔼丛木”四字,门两边有楹联:“若问几何年曰宋曰唐古樟自晓,溯回顾多少事分吴分楚浙水长流”。这副对联是指茶亭对面的古樟。

  虹关古樟

  ——著名的虹关古樟屹然独立于虹关村口河畔,树龄已1000余年,树高26米,胸径3.4米,冠幅达3亩,有古诗赞其“下根磅礴达九渊,上树摇荡凌云烟”的气势,被誉为“江南第一樟”。民国间,村人詹佩弦收集古人吟诵此树的诗词、文章50余(篇)首,编印《古樟吟集》刊行,一书专赞一树,十分少见。连着古樟的还有“风华樟”、“启秀樟”,可以看出树名饱含了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

  虑得堂

  ——虑得堂是清朝初年建造的。《中国文房四宝》杂志上说虑得堂:“堂名蕴含着深刻的关于得失的辩证法思想。”虑得堂建筑风格相同于婺源其他古民居,但它的独到之处是全为石库门楼四合院结构。四面回廊,中间大天井,全堂青石板铺地,天井安放大水缸,养鱼观赏,上面陈列怪山奇石盆景,形成一个自然景观的小天地。屋内梁枋门窗雕刻山水人物,堂前悬挂镏金堂名匾额,厅堂文雅大方。其砖、木雕饰采用镂雕、圆雕、透雕技术,从层次上看都在四层以上,最多的达七层,立体感很强。

  留耕堂

  ——留耕堂是明代建筑,它除在门楼、梁枋、花窗等雕刻显得古朴简单外,不同的是还有天井边的一个曲尺形的石槽坑。当地叫“明塘坑”,起着下水道的作用,这是明代古建筑的一大特点。到了清代,天井一般都用青石板铺平,而在青石板凿通几个形状如钱眼似的小洞行水。给房子取名“留耕”,缘于一幅祖训名联:“书为恒产,百世留之有余;心作良田,一生耕之不尽。”两屋之间楼上有“过街楼”,不用出门楼上可互通,使全村房屋形成整体。这是古代防御型村落的遗存,一项求生避难的设计。

  长人故居

  ——长人故居是明代建筑,名为“玉映堂”。是世界长人詹世钗(小名詹五九)的诞生地,故称为“长人故居”。据《婺源县志》载:清道光年间(1821—1850),婺源虹关有一“长人之家”。父詹真重,身高八尺(约2.48米);二子世钟,身躯也达八尺。老四世钗,身高竞有十尺三寸(约3.19米)。他比认为世界最高的人——美国的桑迪·艾伦还要高0.88米。詹世钗在上海玉映堂墨厂做工时,被美国人重金聘请,后入英国藉,娶英国人为妻,《夜雨秋灯录》卷四“长人篇”、《拍案惊奇》、《今古奇观》等,对詹世钗均有详细记载。婺源博物馆还保存长人的云鞋一双。

  用时参考

  2小时

  景点位置

  婺源县浙源乡

  


  浙源乡  浙源,以浙源山(浙岭)而名,《婺源县志》载:婺诸水俱入鄱湖,惟此山水东流入休达浙,故名浙源。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祖籍地。 浙源乡地处婺源北部,与安徽省黄山市交界,乡域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1.5万。一条38公里二级公路直达婺源县城,另一条80公里三级公路穿境而过越浙岭至休宁直达黄山。早在春秋时期,便是吴、楚划疆之地,徽饶古驿道穿……
下一旅游景区:万寿园景区
[以上内容由网友"Shelly"分享。]

以下与虹关村相关信息:

以下虹关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