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玉山县三清宫三清山风景区
三清宫东倚聚仙台,南靠九龙山,西邻演教殿,北踞龟背石,占据了三清福地藏风聚水的最佳风水宝地。以三清宫之名命名的三清宫景区是三清山厚重人文景观的荟萃福地,也是三清山道教古建筑群的“露天博物馆”。
三清宫景区平均海拔约1500多米,范围上至“九天应元府”,下至“风门”。三清山自晋朝葛洪开山以来历时迄今1600多年,道教历史源远流长,共有宫、观、殿、府、坊、泉、池、桥、墓、台、塔等230多处古建筑及石雕石刻文物。这些古建筑及文物依据“先天八卦图式”和“后天八卦图式”精巧融合布局,是研究我国道教古建筑设计布局的独特典范。
三清宫座落在三清山三清福地南侧九龙山口的龟背石上,海拔1533米,是三清山道教的标志性建筑。三清宫东倚聚仙台,南靠九龙山,西邻演教殿,北踞龟背石,占据了三清福地藏风聚水的最佳风水宝地。
相传东晋年间(公元326-334,或357-361)葛洪与李尚书“结庐炼丹”修道于三清山。唐建老子宫观,旧址在丹井北边,坐北朝南,称三清福地;“宋乾道六年(1170)王霖捐资重建三清观殿宇,供奉三清尊神,后因世乱,观废址毁”;元建三清观,有石刻三清石仙君、葛仙君、李尚书、金童、玉女及潘元帅像等;明景泰至天顺年间(1450-1464)王祐、詹碧云上山重修扩建后,改称三清宫;清嘉庆癸酉年(1813年)毁于大火,玉山、德兴两县方士化缘重建,但规模远不及从前。现三清宫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前殿后阁,左右厢房,两层两进。前殿高5.38米,后阁比前殿地基高2.3米,殿宽10.4米,进深19.82米,两殿总面积206平方米。包括附属建筑,占地总面积1750平方米。整个殿内梁、柱、墙、池、门以花岗岩琢磨铺造为主,镶嵌得严丝密缝,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之一。宫门上方悬挂清同治八年(1869)立“三清福地”匾额一块。
三清宫因前殿供奉道教三位尊神——清微天玉清境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居中位,手执混元珠,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混沌状态时的无极);禹余天上清境灵宝天尊(又称天宝君,居元始天尊左侧位,手执如意之象,或半黑半白的“阴阳镜”,象征刚从无极状态中衍生出来的“太极”);大赤天太清境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居元始天尊右侧位,手执羽扇,象征由太极分化出的天地或阴阳“两仪”),故名。
今后阁为观音堂,供奉佛教十八罗汉等神像。前殿和后阁之间以十三级台阶相连接,象征脚踏十三行省。俗有“脚踏十三阶,吉吉福寿连”之说。阁内有联云:“三清殿内大阐慈悲之教,妙法堂中广开普济之门。”原左右厢房已毁,殿顶已非旧制,殿内三清神像为20世纪90年代所塑。2006年5月1日重新修峻开放。前后大殿石柱为明代原物遗留。三清尊神两边花岗岩大石柱上镌刻楹联云:“三天无极存道气于玉清上清太清,一统大明祝皇祚于百世千世万世。”宫殿正门石刻楹联:“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封”,道出了仙境福地风拂云绕,虚幻缥缈的景象。
三清宫殿前是一块花岗岩铺地的平台,平台北侧置石香炉和石香亭,香炉基座四脚石雕螭头。殿前东侧置惜字亭。殿开三门,正中大门外设台阶五级,阶下殿檐滴水处建长方形水池一方,阻碍于大门之前,古名“龙泉池”。池横长2.8米,宽1.3米,深0.25米。池内置石香盆一座,正面刻“清静”二字,西侧刻“尝”字,东侧刻“矣”字。池西南角地底石雕有潜龙头一尊,龙头东前方石香盆基座上刻“火龙珠”图纹一幅,紧靠龙头南边池底是阴沟排水口,雨天有水从中溢出将龙头浸漫,今称之为“阶下囚龙池”。平台北面正中为三清宫石牌坊,牌坊前是灵官殿、魁星殿。以上文物造型古朴,线条优美,雕工精湛。
三清山建筑充满玄虚神奇色彩。前殿内大柱石刻楹联:“三天无极存道气於玉清上清太清,一统大明祝皇祚於百世千世万世。”相传为明建文帝藏隐于三清山任三清宫住持时亲笔题撰。从联语中可以看出,建文帝虽遁入清静空虚之门,但仍然难以完全断绝红尘世俗之念,寄希望于三清尊神保佑大明皇位传承千秋万世。而宫殿正门楹联“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封”,与朱元璋龙兴之地凤阳龙兴寺内的一幅对联:“庙内无僧风扫地,寺中少灯月照明”有异联同义,相承继袭之妙,为祖孙两人一个前,一个后,同入佛、道空灵清静之门的无奈经历留下了意味深长的注解和佐证。
地址:上饶市玉山县三清山景区东北角
开放时间:
周一-周五8:00-17:00,周六、周日7:30-17:00,黄金周及重要节假日可能会略有调整,具体以景区为准。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