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王莹(1913~1974),原名喻志华,又名-勤,芜湖市人。父亲喻友仁,在南京亚细亚洋行任职。母亲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王莹受母亲影响,从小爱唱民歌,曾跟街道上盲人戏班子里的人学了不少民歌,经常为同学和亲友表演。
王莹9 岁时,母亲去世。父亲续弦后,王莹被送到教会修道院中学住读,11 岁时又被卖给芜湖开帽店的薛家做童养媳。由于不堪忍受婆母的折磨,两年后逃到长沙,由舅母王氏收养,改名-勤,14 岁进入湘雅医院护校学习。在湘雅护校时,她极爱阅读文艺作品,尤其是郭沫若的《女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当时,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湖广一带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王莹也与进步同学一起参加革命活动。民国17 年(1928年),王莹为中共地下党组织递送情报,被国民党-查知,要逮捕她。王莹逃到南京,义愤地写下了《给何键军阀的公开信》,痛斥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键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是中国人民的公敌。何键极为震怒,下令通缉王莹,王莹遂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逃到上海。
到上海不久,王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济难会”,还结识了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夏衍、阳翰笙、阿英、孟超等,经常到“创造社”里聆听阳翰笙、阿英等讲述革命文艺问题。她追求真理、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和诚实、朴素的作风给左翼作家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很快就成为党组织的发展对象。民国19 年3 月,加入了共青团。同年5 月,又加入了共产党。党组织为了培养她,还相继送她入上海艺术大学、中国公学和复旦大学文学系学习。
王莹的艺术生涯是从演话剧开始的。民国18 年,在上海艺术剧社主演了《炭坑夫》,后又在复旦剧社主演过《少奶奶的扇子》、《酒后》、《约翰曼利》等剧。民国21 年,她以极大的热忱参加左翼话剧运动,主演了许多剧目,为左翼戏剧运动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民国22 年,中-组织的电影小组把左翼剧联的一些成员输送到各电影公司,王莹被介绍到明星影片公司。当时的电影界乌烟瘴气,藏污纳垢,王莹每日排演之余,不是伏案攻读,就是抚琴吟唱,被誉为“洁白的明星”。王莹在明星公司主演了《女性的呐喊》、《铁板红泪录》、《同仇》三部进步影片。此时,她在电影界已有相当影响。民国23年王莹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一家电影公司以优厚的报酬邀请她主演“日中亲善”的影片,被她拒绝。她在短时间内学会了日语,然后着手研究日本的戏剧和电影,还专程访问了日本左翼戏剧家秋田雨雀。后来由于日本特务不断搅扰,无法继续留学,于民国24 年回国。回国后,进入党领导下的电影阵地电通影片公司,主演了《自由神》,其表演才能受到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赞扬。
在30 年代的中国影坛上,王莹还是与陈波儿、艾霞齐名的作家明星,她文思敏慧,行文细腻,叙事委婉多情,曾撰写了一些散文、游记和影评,发表在30 年代著名的《现代杂志》、《申报》副刊上,如《剪秋萝》、《衣羽》、《春雨》、《秋田雨雀会见记》、《西安的女儿》、《圣诞节的礼物》、《冲出黑暗的电影圈》、《新女性的推荐》等。
民国25 年,王莹主演了夏衍创作的国防戏剧《赛金花》。此剧在上海演出时,群众日夜排队购票,盛况空前,在南京公演时,国民-特务曾进行捣乱,王莹与同伴们在舞台上不畏-坚持演出,受到了观众和报界的赞扬。
芦沟桥事变后,王莹投入了抗日救亡热潮。她参加了洪深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在近半年的时间里,行程15 个省区,跋涉2 万余华里,进行救亡演出活动。其间,还与金山合写了剧本《台儿庄之战》,并与其他剧作者合作写了许多抗战小剧。民国19 年二队改名为“新中国剧团”,她任副团长兼主要演员,去香港、南洋宣传演出,募集了新加坡币1300 万元资助祖国抗战。仅以演出《放下你的鞭子》为例,她在二队演了800 多场,在南洋演了700 余场,教育了成千上万的民众。徐悲鸿曾在南洋为王莹作油画一幅,题为《中华女杰王莹》,赞扬其爱国精神。
民国31 年,王莹与丈夫谢和赓赴美国留学。临行前,周恩来曾接见了她,勉励她努力学习,搞好与美国人民的关系,争取美国人民支持中国抗战。到美国后,王莹先后在贝满学院、耶鲁大学攻读文学,在邓肯舞蹈学校学习舞蹈。曾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世界青年学生代表大会,在会上发表了充满爱国热情的演说。并应美国政府邀请,在白宫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演唱中国抗战歌曲,受到罗斯福总统、华莱士副总统的热烈欢迎。她还曾任美国民间组织“东西文化协会”的董事兼该会中国戏剧部主任及中国剧团负责人,在美国各大城市、工厂、大学演出抗战剧目。民国37 年至1952 年,她先后为旅美华侨进步报纸《纽约新报》、《华侨日报》撰写社论,配合国内形势,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反对蒋介石破坏团结抗日,制造内战的政策。她还曾协助史沫特莱女士写作《朱德传》。在美国的后几年,还以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写下了长篇小说《宝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莹夫妇坚决要求回到向往已久的祖国,触犯了当时敌视新中国的美国移民局,被双双投入监狱。1954 年冬,被美国政府驱逐出境。次年初,王莹回到北京,董必武特地为她设宴洗尘。她被安排到北影剧本创作所任编剧,然而不久,她的丈夫(1933 年入党的老党员)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送去北大荒-,她受到牵连,同时失去了工作的权利,迁居于京郊香山农舍,埋头于《两种美国人》的创作(198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这部遗作)。
“文革”开始后,早已被赶出北影的王莹又被勒令回去参加运动,被加上“三十年代黑明星”、“叛徒和美特嫌疑”等等罪名。1967 年,王莹夫妇无端被捕入狱。在狱中,王莹身患重病,得不到治疗,终于在1974 年3 月3 日含冤去世。粉碎“-”后,王莹冤案得以昭雪。
[以上内容由网友"Burt"分享。]
以下与王莹相关信息:
以下王莹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