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恪士
许恪士(1896~1967),名本震,教名依纳爵,歙县许村人。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大学,曾任省立安庆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后赴德国留学。先后就读柏林大学和耶纳大学,获耶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极富辩才,留学期间外出旅行和演讲,足迹几遍欧洲。民国15年(1926 年)和16 年,两次代表国民政府出席在德国慕尼黑和瑞士洛珈乐举行的世界教育会议。民国17 年,应聘前往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讲学。回国后,历任安徽省立第二中学校长,国立中央大学教育系教授,中央大学实验学校主任、公民训育系主任、师范学院院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许恪士率实验学校师生员工西迁贵阳,择地复校,备受艰辛。民国36 年5 月,就任台湾省政府教育厅厅长。从健全教育制度入手,以振兴台湾教育事业,加强国语和历史课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免费供应教科书,免收学费,增列教育经费和实施空中教育。晚年执教台湾大学,并在政工干部学校、“中央”警官学校、“国立”政治大学和各军事学校讲学,从事教育50 多年。著作有《中国教育思想史》、《社会教育学》、《教育哲学》等。遗稿有《历史哲学》。
许粹士(1899~1956),名本纯,恪士弟。民国13 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工科采矿系。赴美留学,先后获美国宾州匹兹堡大学采矿研究院硕士学位、伊利诺斯州州立大学工程研究院采矿博士学位。在美国发表的《矿内通风的原理》等论文受到学术界好评。回国后,任沈阳东北大学采矿学教授。民国20 年在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任“技正”。民国23年任淮南煤矿局总工程师,筹建九龙岗煤矿,后兼任副局长。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并入资源委员会。许粹士任业务委员、专门委员。为引进外资,采掘煤炭、钨、锑、汞、金、铜等矿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升为矿业处处长。抗战胜利后,资源委员会升格为行政直属的部级机关,许粹士任煤业总局副局长、局长,负责恢复东北、华北等地矿业和江西、湖南等地筹办新煤矿工作。民国37 年,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孙越崎在南京召开秘密会议,动员工矿企业负责人不要随国民党迁广州和台湾,坚守岗位,保护厂矿和档案,迎接解放。遂将煤业总局由南京迁上海。当时煤业总局在上海有大批进口矿用设备和器材,价值1000 万美元以上。为防止国民党当局破坏设备和器材,许粹士冒着生命危险,将设备和器材运往武汉、长沙、株州、萍乡、湘江等十多个煤矿保存,上海解放时完好地移交华东财委。陈毅认为这是起义的行动。解放后,曾任华东工业部燃料处副处长、中央燃料工业部计划司副司长、代司长、北京矿业学院矿山机械系主任和教授。1956年暑假,放弃去北戴河休养机会,积极参加筹建煤矿机械设计研究所,积劳成疾于9 月逝世。
许哲士(1909~1983),名本怡,粹士弟。民国22 年(1933 年)毕业于上海商学院,留学美、英,先后就读俄亥俄大学、西北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经济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民国26 年2 月回国,任金陵大学教授和经济系主任。抗战期间任教于重庆大学、中央大学。抗战后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复旦大学。建国初任上海财经学院教务主任和会计系主任,1953 年任副教务长,为一级教授。1958 年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情报室组长。“文革”后任院情报研究所副所长。曾任上海市科技情报学会理事。著有《财务报告分析》、《工商管理》、《成本会计》等。有《当代国外社会学手册》等,翻译了一些重要科技资料。
[以上内容由网友"Taylor"分享。]
以下与许恪士相关信息:
以下许恪士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