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安徽 > 安庆市 > 地名

河西村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地名:河西村隶属:店前镇
行政代码:340828101代码前6位:340828
长途区号:0556 邮政编码:246000
车牌号码:皖H行政级别:村
  店前镇河西村从事蚕桑生产从70年代末至今有近30年的历史。当初由村现有集体桑园为龙头。在政府及农技部门的扶持及技术辅导下,渐步发展,桑园及养蚕覆盖全村34个居民组。现有旱地及可开垦的荒山滩涂几乎全部得到利用。满山遍野到处是绿色的桑园,全村共有新老桑园1740亩,全村共570户农户,从事蚕桑生产的农户有近500户,年饲养蚕种近3000张,年产鲜茧25吨,产值今年过达300万元。全村蚕桑收入人均1200元,户均近5000元,户年收入在万元以上的有近100户。   蚕桑生产,重在起步。我村从开始栽桑到至今小蚕共育率始终是100%,养好小蚕一半收。村两委始终紧抓小蚕共育室的技术及规范,抓好了小蚕共育室的技术这一关,这就意味着只要蚕种不出问题,首先就保证了农户养蚕的成功。我村现有小蚕共育室12座,有着一大批经验丰富、理论和实践都过硬的小蚕饲养技术队伍。在农技部门的经常性管理及不断更新的技术辅导下,引领着我村蚕桑技术的健康发展。已基本形成以农技部门及村委会为领导,小蚕共育室为主体,养蚕大户为骨干的蚕桑生产技术推广体系。   发展蚕桑,改变了单纯的粮食生产经济效益无法与时代接轨的问题。特别是旱地每年种值的山芋、豆类及芝麻等作物,无法创造经济效益的问题。同时发展蚕桑也有效地改善了山林生态环境。每年春伐的桑枝,几乎可以做为一年的燃料。现在每年冬闲也看不到成群结对的砍柴人群了,山场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年青力壮的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妇女成为养蚕的主力。这样也充分利用了留守在家的劳幼力,创造了几乎与打工同等的经济效益。   该村村民对栽桑养蚕有着很高的积极性。每到养蚕季节,村头地角几乎到处都是讨论和学习养蚕技术的课堂。大家互相学习栽桑养蚕技术,探讨着如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每季蚕到五龄期,所有农户几乎都谢绝宴请和走访,到处是匆忙而又兴高采烈地采桑养蚕的身影。一到蚕茧交售之际,处处都是操着外地口音的收茧老板,随处都能听到讨价还价和如何进一步提高茧质产量的声音,那真是生机勃勃、繁荣有序。  蚕桑作为河西村的主导产业,牵动着家家户户。首先农技部门购进优良对口、适宜本地饲养的蚕品种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前提。蚕种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管理,确保生产安全、稳产高产、农民增收。优良无污染的自然环境是实现增产创收的必备条件。建议政府及环保部门一定要密切关注有关工业废气的排放,使我们蚕农能养放心蚕。   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养蚕模式的改变也是当前面临的难题。陈旧的养蚕模式及技术根本无法适应今天的市场和环境。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的养蚕数量及单位同量桑叶的产茧量、同一工时的养蚕量等都是需要我们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省工省力降低成本,提高桑园、蚕室、蚕具的利用率都是需要引进技术和思维的。希望农技部门牵头,政府领导,小蚕共育室带头共同努力来完成这一系列改革。   店前是气温偏高的地区,河西村更是属典型的小盆地气候,加之土地沙质水分蒸发快,保水保肥能力差,所以我村基本是春伐桑园。桑叶从春到秋都是旺盛生长,不间断。因此我们迫切要求在蚕季布局上,不能强拉我们和来榜、温泉、菖蒲等地同步。我们村养蚕专业户较多,那样的布局不能使我们充分利用桑园、蚕室、蚕具及自己的劳动力。恳请政府有关部门切合实际,因地制宜,让我们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养蚕布局。况且这一布局我们已经使用了近30年,这种四季饲养的布局是很适合我村实际的。   要提高茧质才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当前制约我们提高茧质的关键主要是蔟具。辛辛苦苦养出了健壮的大的大蚕,没有优良的蔟具,茧质就无法提高,借鉴外地经验,要改良的蔟具,要么是市场驱使;要么收购商投入;要么政府相关部门干预,扶持。要市场驱合,蚕农是要会出沉重的代价,且时间漫长,要收购商投入我村收购来路复杂,且并无较大的龙头企业,要想收购商投入近期是不可能的。因此特要求政府相关单位干预扶持,改良蔟具,提高茧质,为农民增收办实事。   我村鲜茧乎全部外销,象我们这样大的鲜茧市场,全部外销在周边地区实属罕见。蚕农辛辛苦苦养出的茧子,经常受到收茧贩子的压价收购。因为本地没有较规模的收购商,零星的蚕茧只能忍受他们的压价收购。这样又驱使蚕农过早采茧以抢价格。破坏了茧质,如此恶性循环。受害的最终还是本地蚕农。因此鼓励有实力的农户建灶烘茧,使产业增值,也能有效地解除山边地带蚕农的后顾之忧。同时要求政府有关部门给予资金借贷,在本村建造部分茧灶,让有实力的农户参加到蚕茧销售这一有利于本地发展的行业中去。   桑园的老化及桑品种的落后,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同等面积的优良品种桑叶,在同等管理的条件下能产出老化桑园3倍的桑叶产量。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栽植的桑园,按理论上讲,早就该更新换代了,那样的桑园产叶量低叶质差,采桑用工多,养蚕营养差。要是茧价有波动那样的老桑园就根本无利润可言了。渐步改造旧桑园,更新良桑新品种势在必行。经村委会研究决定,今冬明春尽力改造老桑园200亩,发展良种新桑园400亩。鼓励有一定实力,有经济头脑的农户建茧灶10座。开展蚕桑技术培训活动。使我们村所有村民都懂桑,爱桑。着力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具有极强市场适应能力的蚕桑大村。
下一地名:银河村
[以上内容由网友"Aaron"分享。]

以下与河西村相关信息:

以下河西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