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为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对泉州这座文化古城的历史评价。素有“泉南佛国”之称的泉州蕴藏着无数的佛教文化和艺术珍品。在党和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鼓舞下,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直接关心和支持,市-部、宗教部门直接参与倡导下,泉州佛教博物馆得以建成。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人亲笔题写了泉州佛教博物馆匾额。
博物馆建筑面积为3200多平方米,有殿、堂、房、舍几十间,全系木面结构,殿宇五重,中间三进采用蜡角式建筑,其中戒坛为重檐,五重正殿依次排列。在正对山门的一条中轴线上,与东西两厢的钟、石雕廊房建筑相连接,浑然一体,布局严谨,气象庄严,朴实壮观。殿堂四周空地均铺石板相通,整齐清洁,晴无尘扬,雨无泥泞。五重殿由几十根巨型石柱支撑,琢磨精雕,柱上斗拱,雕饰玲珑,大以各殿镂空花窗,式样繁多,图案新颖达几十种,堪称国内佛教博物馆之冠。全馆现有:铜铸、铁铸、彩塑、木雕、石刻、瓷、木质的大小佛像、菩萨、罗汉、天王、神将等五十多尊。除了珍藏着卷帙浩繁的佛经典籍外,还保藏着从唐至民国的历代文物,其中有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铜铸的释迦牟尼佛像,高35公分。这些文物中,最晚的是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从印度请来的玉雕释迦牟尼佛坐像,高55公分,最大的是清代高2.6米,五头十一面的铜铆千手观音;最小的只有拇指大的铜铸释迦牟尼苦行求法像;最珍贵的是斯里兰卡赠送的高30公分玉雕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璃佛、阿弥陀佛等三尊佛像。还有1955年从东西塔刹铜葫芦里取出的两尊高10公分七宝鎏金小罗汉,以及明代张瑞图、木庵等名家的字迹和木板楹联。
第一展室有历代的铜钟九口,其中以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铸的铜钟为最古,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铸的铜钟为最巨。特别要提到的是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鹿港郊公置”的铁钟,铸有泉州与台湾经济往来的铭文,很有历史价值。这些历代的艺术珍品琳琅满目,令人赞叹不已。
第二展室有石雕宋、元、明、清各朝代的佛像。第三展室即正殿,有明代、元代、宋代、清代各书法家名人字画真迹,瓷花瓶。有唐、明各种不同的花瓶十余种。
第四展室即戒坛,有唐代的铜铸“海兽葡萄镜”,明代的佛像4尊,清代的铜佛像30多尊,香炉有明代以及清代共30多个。室中著名的有宋版元刊《崇宁万寿藏》与全省独一无二的《毗卢藏》残卷,此外还有五代僧人义英手写的《金银藏》残片,元代僧人如照刺血写成的《法华经》一部,明代僧人藕益亲笔题识的《梵网经》与明刻本《华严经》。以及木版《开元寺志》一套。 第五展室两层,即“弘一法师纪念馆”,一楼弘一法师的艺术展室,所展出的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弘一法师的生平事迹,二楼弘一法师的遗留实物及墨宝字画、真迹和有关文物,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有著名画家徐悲鸿所画的弘一法师油画像及丰子恺的作品。 泉州南戏博物馆 泉州南戏形成于宋末元初,鼎盛于明清 ,流布于原泉州府,漳州府所属各县及粤东海陆丰等闽南语系地区,明末清初更遍及台湾,并跟随华侨足迹传入东南亚等华侨聚集地。
布局特点
博物馆建筑面积为3200多平方米,有殿、堂、房、舍几十间,全系木面结构,殿宇五重,中间三进采用蜡角式建筑,其中戒坛为重檐,五重正殿依次排列。在正对山门的一条中轴线上,与东西两厢的钟、石雕廊房建筑相连接,浑然一体,布局严谨,气象庄严,朴实壮观。殿堂四周空地均铺石板相通,整齐清洁,晴无尘扬,雨无泥泞。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景点位置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