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正色
万正色(1637~1691年),字惟高,一字中庵,泉州东门外渡头铺浔尾乡(今城东镇浔美村)人,明崇祯十年(1637年)生。清初他改黄姓从军,驻守山东。
清康熙三年(1664年),万正色招降海盗陈灿有功,被提升为陕西兴安府(治所在今安康市)游击。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翌年二月,万正色在参将穆瞻部下出师征讨,负责押送银饷。吴三桂的总兵谭弘带兵据守陕西阳平关,万正色在野孤岭打败谭弘,并用计夺取朝天关,乘机攻克七盘关,收复四川广元、昭化(今属广元市)、苍溪等县。至保宁府(治所在今阆中县)后,清兵被困蟠龙山,粮道断绝30余日,士兵饥困不堪。一日,得令乘夜突围,万正色手持大刀,一马当先,手刃敌军猛将10余员,冲出重围,到达陕西汉中府(治所在今南郑县),军中称他“黄大刀”。随后,万正色被提升山西平鲁卫(今平鲁县)参将,并恢复万姓。不久,他又奉命平定兴安府兵变,受到清圣祖的召见和嘉奖,加授湖南岳州(治所在今岳阳县)水师总兵。
当时吴三桂重兵镇守岳州,控制洞庭湖套,安远靖寇大将军察尾率领清兵连续四年攻打不下。康熙十七年(1678年),万正色到岳州,乘夜雨派遣轻舟袭击岸上的守军,自己亲率壮士入乱苇中尽斫敌军木桩。清兵上岸,纵火呐喊,叛军惊乱,自相残杀,慌忙溃退。吴三桂部将又带领200艘船攻打柳林嘴,万正色切断叛军饷道,率游击唐善同叛军大战芦席口,烧毁叛军的船队,击杀叛将张炳、赵有库等人。
八月,吴三桂在湖南衡州(治所在今衡阳县)暴死,他的儿子吴应期和洞庭湖败将杜辉、江义等人退守岳州城。万正色施用“乱间计”,作书信14封,分别送杜辉、江义等人。吴应期怀疑这些部将私通清军,就把杜辉等13名部将杀掉。叛军内讧,元气大损,叛将陈华、李超、王度冲等人出城投降,吴应期弃城投奔长沙,万正色收复岳州。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康亲王杰书率清军进攻福建,台湾延平郡王郑经据金门、厦门、海澄、铜(东)山、海坛(今平潭县)等福建沿海诸岛,与清兵隔海对峙。万正色于康熙十八年条陈《闽人习海上事状》,提出海、陆军布防和配合作战的建议,得到圣祖的赞赏,特旨加太子少保衔,调任福建水师总兵,继而提升水师提督。
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万正色船泊浙江定海县(今舟山市定海区),二月间攻取海坛、南日、湄州等岛,并在惠安县崇武海上与郑军交战,击沉郑军战船12艘,配合陆上炮击,把郑部朱天贵的300多艘船队驱散,收复崇武。朱天贵又乘南风大发率领船队进行反击,万正色将水师分为6队,2队自平海湾(在今莆田市东南)南下,2队从下风诱战,2队正面冲击,巡抚吴兴祚又从陆上配合,鏖战两天,大获全胜。万正色乘胜追击,直捣金门、厦门、海澄、□洲等岛,次第收复,郑军退守台湾。
万正色收复海澄县后,严申军纪,禁止部下骚扰地方,人心逐渐安定。此时万正色又上《闽海善后疏》,建议分兵镇守滨海要地。
康熙二十年(1681年),圣祖下令万正色进军台湾,万正色认为“台湾难攻且不必攻”,清圣祖因此把万正色调为陆路提督。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万正色奉调云南,与鹤庆府总兵王珍不和,互相攻讦。总督范承勋弹劾万正色“纳贿侵蚀”,结果下刑部大狱判处死刑。后来赦免死罪罢官回家,保留世职。万正色回到泉州后,曾主持重修泉州洛阳桥,捐俸疏浚城内八卦沟,建造晋江县会馆。
康熙三十年(1691年),万正色去世,享年55岁。住宅在今东街第三巷内,故地名叫万厝埕,住宅附近立有“宫保提督”坊,今废。
万正色著有《平岳疏议》、《平海疏议》及《师中纪绩》等书。
[以上内容由网友"Scott"分享。]
以下与万正色相关信息:
以下万正色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