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茂良
龚茂良(1121-1178)字实之。莆田县龚屯(今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龚屯)人,后移居于城关义井和美巷(今莆田市实验小学所在地)。
宋绍兴八年(1138)登黄公度榜进士,时年18岁,称“榜幼”。初授南安县主簿,邵武司法。调泉州观察推官,以清廉称。改宣教郎。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荐其才,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迁吏部郎官。张浚督师江淮,抵拒金兵。茂良上 书曰:“本朝御敌,景德之胜(指澶渊之盟),本于能断;靖康之祸(指徽、钦被俘),在于致疑。愿仰法景德之断,勿为靖康之疑。”除监察御史。乾道初,江浙大水,孝宗诏陈阙失,茂良上疏请求孝宗“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之”。意指内侍梁轲、曾觌、龙大渊弄权,官迁右正言。时内侍李珂卒,赠节度,谥靖恭,茂良以中兴名相赵鼎、功臣韩世忠皆未有谥,反对加谥李珂。又继续弹劾曾、龙二人奸邪害政,疏言:“大渊、觌所为,行道之人能言之,而陛下更颂其贤,此臣所以深忧”。疏上,家居待罪;疏再上,除太常少卿,辞不就职,改除直秘阁,知建宁府。自以为不为群小所容,请祠,孝宗不允。乾道二年(1166),曾觌、龙大渊遭贬,朝廷起用茂良为广东提刑,并知广州。在广州任上,发展地方教育,建县学;建海会浮图,收葬无主遗骸,备受百姓称颂。改任江西运判兼知隆兴府。时江西连年大旱,茂良令所属郡县免积税,并发放仓米救济灾民;疫病流行,茂良组织大夫治疗,民获全活者甚众。进敷文阁待制。召对,提出发展农业,安定社会秩序,曰:“民有余粟,虽驱之为寇,亦不从矣”。诏授礼部侍郎。乾道六年(1170),拜为参知政事。奏请修吏部《七司法》,建立“量人才以录用”的制度。淮南旱灾严重,茂良奏取封椿米14万石救济灾民,以稳定边防。淳熙三年(1176),叶衡罢相,茂良以首席参政代行宰相职务。孝宗诏求贤士,茂良推荐朱熹,然孝宗听信谗言,不予召用;钱良臣侵盗军饷累数十万,茂良查清事实,奏请严惩,可是因曾觌庇护,不但未惩,反而被召入京,加以重用。翌年正月,茂良疏陈“恢复”六事,触怒孝宗,谢廓然又伺机劾之,于是责降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英州(今广东英德市)居住,淳熙五年(1178)卒于贬所,终年57岁。曾觌、谢廓然死后,龚家投匦讼冤,诏复通奉大夫。周必大为相,进呈孝宗,孝宗自认“茂良本无罪”,于是复为资政殿学士,赠少保,谥庄敏。墓在今城厢区华亭镇山牌村。绍熙二年,知军事赵彦励在府学前街为龚茂良重立“登云坊(原名“育材坊”,在兴化军学前)”。茂良一生主抗金、劾奸佞、赈灾民,与蔡襄、陈俊卿、林光朝等被称为宋代莆田四贤,邑人立“四贤祠”祀之。陆游将龚茂良政治遭遇比之屈原,故茂良有南宋屈原之称,陆游生平对龚茂良很是敬佩,曾作诗云:“台省诸公岁岁新,平生敬幕独斯人。”茂良文笔亦佳,刘克庄赞其文学才华:“言语妙天下,四六尤高世。”
著有《静泰堂文集》39卷、《奏议》6卷,莆后人多方查阅莆阳古籍碑刻资料,得茂良佚诗8首。《闽诗录》丙集卷7存《灵源庵》诗1首,《莆风清籁集》卷5存其诗2首。《宋史》有传。
华亭镇 华亭镇历史悠久,古称花亭,现位于城厢区西南部,东邻新度镇,西毗仙游县,南接灵川镇,北靠常太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万亩,山地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71%。下辖3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0.4万人,是城厢区人口最多的镇。另有海外侨胞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莆田市重点侨乡之一。 境内物产资…… 详细++
[以上内容由网友"May"分享。]
以下与龚茂良相关信息:
以下龚茂良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