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浙江 > 宁波 > 地名

西郊村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地名:西郊村隶属:兰江街道
行政代码:330281003200代码前6位:330281
长途区号:0574 邮政编码:315402
车牌号码:浙B行政级别:村
人口数量:约3000人人口密度:6977人/km2
辖区面积:.43平方公里
  西郊村位于兰江街道东北部,距街道驻地5公里,地处旧县城西南隅新西门外,故称西郊,村袭地名。东接南郊村,西邻兰士桥村,北隔姚江与富巷村相望,南隔最良江与谭家岭村为邻,境域面积0.43平方公里,有6个自然村分属14个村民小组,758户1990人,有在册外来人口3000人。村民有韩、许、徐、朱、赵、潘姓为主。原有耕地面积1439亩,现均被城市征用。1955年成立村党支部,现有党员61名,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亿元,村集体资产总值4968万元。拥有大小企业34家,商店50家,村民人均收入9180元。   【村史沿革】1949年初为南雷乡四保,1950年为南雷乡四村,同年划归城南区长丹乡,1955年划归肖东乡。1958年为长丹管理区胜联核算单位,1961年划入余姚镇,拆分成仓前、榆嘉桥、上菱池、下菱池4个大队,1962年又划归城南公社,1966年称胜联大队,1970年再次划归余姚镇,1981年为西郊大队,1983年称西郊村,2001年4月为西南街道西郊村,2006年1月为兰江街道西郊村。   【产业经济】历史上农业生产以水稻、蔬菜为主,手工业和经商户甚多。新中国成立后,在发展农业、手工业基础上,1966年创办小型五金厂、联办胶木厂,1972年后创办冶炼汽配胶木厂,村办工业兴旺发达,村民务工逐年增多。1978年后随着城区开发,土地大量征用,产业变化,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形成城中村,目前已融入市区,90%村民从事二、三产业。   【社会事业】解放前私塾盛行,有韩氏玉兰堂、般若庵等私塾,解放后都改为民办学校,目前村民子弟都就近进入城区中小学校求学。建国初期乡村文化办有冬学、夜校,扫盲等,有长丹乡第四村业余剧团,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有村青年俱乐部,目前有村文化宫、综合文体活动中心、村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设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重视村民计划生育工作,形成“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风尚,全体村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社会保险、老人养老保障制度。   【村镇建设】 西郊村目前已经融入市区,原来的村庄、农田、河道、江塘等已经得到逐步整治改造。古村落民宅大多已拆迁改造为城市新村。上世纪建成的有上菱新村、下菱新村, 2000年以来富士花园、世纪名苑、四明公寓、景汇佳苑又相继建成,村民大多安置在舜南社区、下菱社区和四明社区,生活环境发生巨变,供水供电,环境卫生融入市政规范化管理,享受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   【历史名人】 韩应龙,明代(1535年)乙未科状元,出生于韩家自然村仓前玉兰堂。赵宇春,民国时期甬上实业家,日本“拉毛果”传入中国第一人,有宁波裕丰面粉厂、宁波和丰纱厂,余姚三溪口果木场等实业。   【发展目标】 按照《西郊村(2006~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具体目标:村民人均纯收入13000元;村级集体可支配资金村民人均1500元;家庭网络普及率90%;城中村改造完成100%;环境综合质量户卫生普及率100%;九年制义务教育率100%;计划生育普及率达到100%;社会保险、养老保障、合作医疗工作普及率100%;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亿元;通过2-3年努力,率先建成余姚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   驻地地址:世南西路186弄内   电话:0574-62704439   传真:0574-62704439
下一地名:丰杨河村
[以上内容由网友"Lewis"分享。]

以下与西郊村相关信息:

以下西郊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