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村
地名:海南村 | 隶属:泗门镇 |
行政代码:330281103 | 代码前6位:330281 |
长途区号:0574 | 邮政编码:315000 |
车牌号码:浙B | 行政级别:村 |
【村情风貌】海南村位于泗门镇东北部,329国道线北侧,距泗门镇政府驻地4公里,原系大沽塘后之滨海棉区。界域东邻杨家路江与朗霞街道辖地分界,南邻朗霞街道杨家村、本镇水阁周村,西连镇北村,北界小曹娥镇海塘南村、南新庵村。全村呈长方形东西走向3华里,由原来的下新屋、施家、下半灶、徐家、洪家路、海庄、旺家、小旺家等8个自然村由东至西横向组成,故被称为“横八村”。村域被余姚大道直贯,姚北大道由村后横穿。整个村落呈东西走向,南北距离1.8华里,全村总面积为2.7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为1060户,总人口3118人,外来务工者1069人,耕地面积2684亩,下辖14个村民小组、7个党支部、50个村民代表、170名党员,有各类个私企业110家,其中国家级专业合作社2家。2012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3.703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9585亿元,农业总产值448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2704元。 【村史沿革】2001年4月行政村合并时,施家村、洪家路村、旺家村三村合并,合称“海南村”。海南村地处大沽塘后,杭州湾海域以南,故名海南,属于新海潮海域,有海涂涨积而形成。据古老传说,大约公元一千三百年前的宋代初期,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其后逐渐有海水冲击泥沙,成为海涂。随后陆续有人来海涂填地、开荒,种植棉花等耐盐碱的作物,逐渐形成村落,植棉种豆麦成为了历代相传的种植习惯。解放以前,现在的海南村辖区内行政建制被一分为四。当时政府把洪家路江以东部分化为周巷区之朗霞乡。将下新屋自然村和施家自然村编为朗霞乡第十四堡,下半灶、徐家自然村为第十五堡。仅一桥之隔的洪家路江西部分划入临山区之明凤乡,洪家路起至张家自然村大部分住户编为明凤乡第六堡,张家自然村西首的仅几户人家却编到距离一里外的五进屋村为明凤七堡。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根据地理环境及村民居住情况合理地改革了行政区划,以横连的八村为中心,建制为海南乡,以下新屋为第二村,下半灶、徐家为第三村,洪家路至张家为第四村。 【产业经济】全村以农业为主,各类个私营企业为辅,它们相辅相成。现全村耕地面积2684亩,并建立了余姚市康绿蔬菜和余姚市菜富通果蔬两个国家级专业合作社,引进各类优质品种,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农残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的管理模式。全村共有工业企业110家,主要都是微小企业,以生产电子元件、五金小家电、塑料制品等三大产业为主。 【社会事业】村建有村落文化宫和海南乐园,台球、乒乓球、棋类、图书室等,并有三套村民健身设备。全村有老年活动室三处,村级医疗卫生室一个,并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并有99.43%的村民参保。村内设有农贸市场一个,新农贸市场也已经竣工并验收。全村配置充足的工业和民用电力的变压器,有线电视、电话通讯、电脑宽带等网络发达。 【村镇建设】村内道路硬化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并已完成第二次水改。解放前,村民住房都是土坯砌成的草房,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瓦房,80年代,有少量农户开始翻建楼房,90年代起,大部分农民住上了独门独院的楼房。村内新农民居住小区已基本建成,新农贸市场已经竣工并验收,贯穿村内的余姚大道已经完工通车。村中心横江、九尺江等河道的生态河塘工程也已经相继完工。 【一村一品】海南村是远近闻名的农业村,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余姚市康绿蔬菜和余姚市菜富通果蔬国家级专业合作社。其中康绿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将新建占地1200余亩的“田园超市”,其中包括立体栽培室、体育活动室等,还引进多种水果、蔬菜新品种,为游客提供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新场所。而菜富通果蔬专业合作社与余姚市种子站合作,成立了新品种示范基地,该合作社现在正在积极转型,把原来的粗放型品种转化为以草莓和小番茄为主的精品。 【建设目标】继续严格依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朴实、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村庄建设有特点、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全力打造成为地美、水美、人更美的美丽乡村。 【所获荣誉】获得宁波市水环境首批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宁波市卫生村、宁波生态示范村、宁波市环境整治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宁波市村落文化建设示范村、余姚市先进党组织、余姚市文明村、余姚市民主法制示范村、余姚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模范村、余姚市村落文化村和宁波市全面小康村等多项荣誉。 地址:余姚市泗门镇海南村 电话:0574—62185666 传真:0574—62185291
[以上内容由网友"Thomas"分享。]
以下与海南村相关信息:
以下海南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