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浙江 > 温州 > 名人

徐天铎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徐天铎(1904~1988),本名树声,金乡人。14岁高小毕业后,入染坊为学徒,民国18年(1929)转入同春酱园,任司账,后来还兼管工场事务,逐渐熟悉酿造法。24年,被派遣到南京实业部中央试验所参加酱油酿造训练班。回厂后,改进原有“七星油”。26年酿出新产品“甘露油”,送到南京所鉴定为“全国优质酱油”,并试制出别具地方风味的腐乳。
  民国28年,原经理病故,由徐天铎接替工作。将自己历年积蓄全部入股,照常深入’’现场,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此时同春酱油已畅销温、鄞、宁、杭、沪及闽、粤、台等省市,以至东南亚等地,历久不衰。
  金乡地处山陬海隅,酱油外运不便。30年又在温州创建瑞星酱园,生产“瑞星油”;33年,温州沦陷,又在瑞安筹建恒丰酱园。他担任三处的总经理,集资总股值已由原来10多万增至30多万,职工由20人增至近百人,产品由1种增至4种(酒、醋、腐乳尚不计在内),产量高达400万斤,利润率高达35%。在那战火纷飞、物价腾涨、百业凋敝的年代,这三所酱园居然能立脚,而且有所发展,不能不归功于徐天铎的经营得法、管理有方。
  徐天铎重视科学实验,不断创新。如甘露油的创制,既保持原“七星油”的生产特点,又吸取南京所的新技术。由他主持培养的黄花菌种,在分解蛋白质、促进酱油成熟、增加出油量方面都臻上乘。1956年,经上海粮油科学院研究所鉴定,为最优良的菌种,在全国酿造业中推广。为了缩短酱油生产周期,就根据实况改变了日本著名的楫野式Y字形速酿法,改用新陈对合法及保温等措施。使生产周期由半年至一年缩到3至4个月,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达到速酿目的,又保持了原有风味。
  在生产实践中,徐天铎深感自己文化程度不够,因此特别注意收集科技情报,并邀请陈邦枢(上海大同大学专科毕业)协助。他注重实践,陈注重理论研究,两者相得益彰,长期亲如手足。邦枢多病,他多方照顾、慰藉,使其家属都深受感动。
  徐天铎学徒出身,深谙工人疾苦,能与工人打成一片。民国后期货币每天贬值,工人生活不安定,每月工资就改以酱油瓶装数折算,超工时或外勤另计工资;让老工人担任生产组长;对青年工人重在培养,组织他们每晚学习文化、酿造工序与珠算。lOO多工人中多数拜他为师。
  解放后,响应政府节约粮食号召,以代用品制酱油,每年可省50000斤粮食;又就地取材,制成鱼卤酱油,味美而价廉,深受用户欢迎。1952年番薯收成时阴雨连绵,薯丝大量霉烂,徐天铎试制为酒精,日产0.5至4吨,使农民减少损失。
  1956年公私合营时,任温州市酿造厂副厂长。1958年,对只追求产量不讲质量的做法提出意见,不被采纳,反而受到责难,便于1960年辞职。
下一名人:池方日
[以上内容由网友"Michael"分享。]

以下与徐天铎相关信息:

以下徐天铎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