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樟村
地名:横樟村 | 隶属:大东坝镇 |
行政代码:331124104 | 代码前6位:331124 |
长途区号:0578 | 邮政编码:323000 |
车牌号码:浙K | 行政级别:村 |
大东坝镇横樟村,村口有庙,庙边曾有棵古老的大樟树,枝干横伸路外,村名由此而来。如要造访横樟村,宜走港玉线,在蛤湖村口外1公里许过溪跨桥北折,沿着傍横樟源的那条2.5公里许的通村康庄路,终点便是横樟村。 横樟有人口850余,田315亩,山场12000亩,产松、樟、竹和杂木。外出务工者多,以做松脂为主,留守村民年种香菇40余万袋。横樟过去曾是县城通往龙泉这条著名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村居。出县城南门,经市口、小竹溪、大岭头,越横樟岭、曹竹岭,转安岱后,而后便可入龙泉。横樟岭长1.5公里,路宽2米许,为均匀坑石砌成的通衢大道。当年路旁古松成荫,每当夏日,行人至此,随便挑个树荫便可坐下歇力,后因采脂等原因,古树渐渐消亡,如今仅剩二、三十株。 传说早年做路,在土名唤“木水渊”的地方,青藤密布,头一日劈断了,次日却见它们又自行连接;头一日挖土成路了,次日却见被挖之土已然回填,可见“龙脉”很旺。后来杀白狗以血祭之,路始成。 由横樟村沿横樟源前行七八里,有岩洞,村民谓之“大洞”,高丈许,可容近百人纳凉避雨。距“大洞”外里许,左侧有一支流,俗称野鸭坑,有白水漈共三级,每级高逾40米,几十步外水雾迷漫,夏日至此,清凉宜人,都市人如若到此观光游览,谅必惊呼仙境! 横樟村居坐落在横樟源的两旁,溪水如镜,溪石如洗,整个村貌古朴自然。村中有建于明朝的房屋一幢,至今保存良好。又有建于嘉庆七年(1802)包氏宗祠,为县级文保点,值得细品。坐东朝西,大门正对古官道,右首立有《永禁碑》,内容为除每月的初二、十六外,不许强丐强讨。由此碑推想,当年的横樟应属富庶之地,故而为强丐所钟情看好。由南侧门进,上下两堂,气魄恢宏,保护完好,修葺一新。包氏一族推包拯-孙包仁公为老0,上堂挂包拯第六代孙包通直公之像。堂上有匾额多块,楹联多副,如“翰墨流芳”,如“两代翰林芳名播于凤阁,四代进士雅望溯自蟾湖”、“睦族无他方常念0一脉,传家有大道不外耕读两途”等等,书法力道上乘,内涵寓意丰富,彰显出包氏宗祠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品味。当今包氏后人有说横樟村曾一年出现过18顶戴(秀才以上),此事虽无可考,但重耕读之风定然存在,可贺可嘉。 有两件奇闻秩事,至今还在横樟包氏后人口中相传。清未年间,包庭基出资建成南门渡船,但凡过渡人客所戴斗笠上有“包”字的,则免渡资,此其一。其二,民国初,包志洲任省参议员、处州府参谋长、松阳县督办。时望松乌丼黄家大院的主人黄石增不肯割长发,包志洲执行“留发不留头”之令,黄大财主为了留发又留头,愿出银元五万五,在某个市日到县城市墈头背广为散发,见人一块,余则作为做南门防洪坝之资,坝建至黄船头。后黄大财主暗中买通侦察局,欲以强盗之名法办包志洲。前二次,抓而未果。第三次,包志洲于午夜被抓,赤足行至大竹溪,时天色大亮,桥头村的财主潘肇庠邀他们一并进屋吃茶吃饭,趁机用轿把包志洲送出,使其脱险。这则秩闻,将当年松阳三位头面人物串在一起,现在听来还蛮有意思的。 江山代有人才出。当今时代的横樟村,经济能人不断涌现,有包绍忠、包绍仁(大)、包绍仁(小)、包家亮等人办松脂厂,有包益来多年从事药品销售代理,他们都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浪潮中搏击出了一番自己的事业。 近几年,在村支部书记包龙土和村委会主任包金富的携手努力下,横樟村的社会公共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业已建成村级办公楼、康庄路、自来水、村路灯等,使古道上的这个重要村居焕发出新的光彩。
[以上内容由网友"Sunny"分享。]
以下与横樟村相关信息:
以下横樟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