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山乃中国五十大名山之一,位于徐州城南三里。山有九节,蜿蜒如龙,逶迤数里。宋代大学士苏东坡在《放鹤亭碑记》中,对云龙山曾有这样的描述:“春秋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云龙山又名石佛山。石佛指山巅石佛像,即北魏大石佛。“躯高三丈余,左右侍卫小佛像,皆凿石所为。”
有关云龙山石佛。据《州志》载:“正平元年(公元451年),北魏拓跋焘率30万大军南下侵宋,驻扎于云龙山、戏马台一带,攻彭城3月不下,其士卒闲暇,用兵器依崖而凿,时只雕一佛头,方面大耳,法相庄严,人呼佛头岩。”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知州王黾承为石佛续凿两臂及胸,成阿弥陀佛半身像,像高三丈六尺余,左右近千尊小石佛和有关佛教故事的摩崖石刻均为唐代所作,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兴化寺的庙宇,据兴化寺碑文记载,宋梁时代此即有庙,后失修葺而倾圯。明洪武戊寅年(公元1398年),高僧胜吉缘山构宇,建大殿覆盖石佛。明宣德已丑年(公元1426年),正殿焚于大火,殿堂残缺,石佛独好。
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住持僧文安扩大殿五间,殿依崖而造,顺山而成;前壁高三丈有余,而后壁仅三砖叠成,高尺许;整体设计奇绝,建筑巧妙,荟萃古典建筑之精华,故有“三砖殿覆三丈佛”之称,为历代名人所咏叹。
明成化丁未春(公元1487年),太监高公瑛等游兴化寺,见寺院倾圯,不胜惋惜。后由高公瑛倡议,各方资助,复使鼎新。大殿日光霞彩,顿还旧观。
文安圆寂,石佛寺又现断壁颓垣状。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606年),宁波天童寺密云悟祖禅师,往朝五台,游燕都胜迹,路经彭城,见石佛寺冷落,发心修葺,遂派法孙谷庵来彭城化缘置办斋田,修缮兴化禅寺,重燃香灯;后经天池、奎章、月天、舍珠、汰广、登洲、善堂、妙源、仁山、效周十一代住持,香火延续至六十年代初期。
1966年,“文革”开始,历经沧桑,灯燃千年的兴化禅寺,经书被烧,法器被劫,大石佛被砸,两旁近千尊小石佛被毁坏殆尽,效周老和尚被批至死,寺庙由园林部门管理使用。
1986年1日20日,徐州佛教协会筹委会重新接管兴化寺。在养熙老和尚、隆启法师、果光法师的努力下,重塑法身,增置法器,焚香续灯,兴化禅寺从此得到复苏。
1998年9月,果光法师膺升兴化禅寺第十三任方丈,为重振祖业,提出对兴化禅寺的整体规划和改扩建设想。2001年8月,徐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2002年12月兴化禅寺改扩建工程奠基,山门、天王殿、天桥、玉佛殿、十三层宝塔正式动工修建。
从西门入,游兴化寺,有月状山门。山门内外分别嵌有大理石刻“兴化禅寺”和“云龙古刹”八个大字。西山门北有碑廊,建于清末。廊壁满镶碑碣,共三十余方,其中唐太宗为玄奘法师所撰文《圣教序》碑,为碑中有珍品。
大殿两山墙之侧,各有耳旁,为钟鼓二楼,皆建于明宣德年间(公元1420-1435年)。北为钟楼,先悬铜钟,于“文革”时被砸,今所悬为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之铁钟,重约三吨,是兴化寺现存古文物之一;南为鼓楼,所置大鼓亦毁于“文革”,今置新鼓,僧众每日上殿功课钟鼓齐鸣,梵呗佛曲,令人陶醉。
钟、鼓二楼东,为南北罗汉堂。原为明宣德年间,高僧文安率徒所建,供奉十八罗汉。“文革”时,被-焚毁,后重塑。今北罗汉堂供奉西方三圣等诸像;南罗汉堂改为法物流通处,现十八罗汉供奉于大雄宝殿内。
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文安和尚曾于大殿前建弥勒殿三间,形成寺院院落。据兴化寺残碑,有“康熙丙辰岁十月一日,三韩祖文明重建弥勒殿”字样,知此殿曾一度修缮,又据《重修大佛寺前屋碑记》载:清同治时(公元1862—1874年),寺遭兵火和风雨摧残,台倾像落。同治七年(公元1869年),徐州镇中营游府孙文笠解囊乐助,又重建之。后又历经战乱及动荡,现弥勒殿无存。
弥勒殿北端曾建关圣祠(即伽蓝殿),据兴化寺碑文记:“以芙蓉亭改作而为之,其来已久,自晋梁沿及至今,檐阿颓废,垣墉萧然,众等遂慨然,有改旧为新,侈然创起之意。遂于顺治辛丑(公元1661年)由主持僧海济率徒重修之,现已无存。
伽蓝殿北端为白衣大士阁,今有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云龙山修建白衣大士阁记》立石据载:时主持僧性桂修建为三间”现荡然无存。
明万历年间,兴化禅寺寺院右端曾建永宁库,即“圆通宝境化所”。据载,有南北两座,“文革”前,左端被毁,右端建天王殿时被拆。据康熙壬戍四月立石,《修建永宁库记》载:历代名山巨刹,供奉梵像,皆为笃信檀福之基随喜瞻礼者敬奉香火,钱纸灰飞,若不置修宝库,践踏实有未安。”显而易见,那时香火旺极,僧众是为免受明宣德年间火灾之苦,而建永宁库。
古老的弥勒殿和永宁库所在的位置,如今已被雄伟的大雄宝殿所代替。1985年,养熙大和尚住锡兴化寺,发现大佛殿供奉的大石佛并非释迦牟尼佛,而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于是发愿重建大雄宝殿,供奉本师释迦牟尼圣像。大雄宝殿于1993年6月动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10米处的石崖上凿有释迦牟尼、菩萨、天王、力士、飞天、高僧、供养人等佛教人物造像,造像依山崖而凿成,上下分层,分组排列,气势壮观。雕刻线条流畅,人物丰满,潇洒而富有艺术魅力。后经考古学家考证,为唐宋时期的作品。1995年,该石刻被省政府定为省级保护文物;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该石刻提写了“唐宋摩崖石刻造像”八个大字,现镶嵌在摩崖石刻造像保护室的门额上。
唐宋摩崖石刻造像门旁北侧立有一块石碑,上 书“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为明万历丙申(公元1596年),信士夏绿焚香拜书,于佛诞吉日四月初八立石。唐宋摩崖石刻造像前八米处为原天王殿旧址,旧址向南有石阶,沿石阶而下,有“河山带砺”四字,苍劲有力,为道光戊戍桂(农历八月)周焘所书。描述登云龙山远瞩景色如画,即登山于此便会觉得“黄河如带,泰山如砺”。如今站在此处远眺,映入眼帘的是兴化寺的天桥、天王殿和山门,目前正在建设中。
兴化寺还有一南院。南院是方丈和僧众住宿禅修之处。共三进院落,今尚有房42间,分为藏经楼、祖堂、法堂、方丈室、板堂、茶房、斋堂、库房及僧舍等总称禅院。
禅院始建于明宣德年间,由高僧文安率信众助资而建,设计精巧,幽雅别致,历代僧人多加以修缮,至今保持厚有风貌。禅院曲径回廊,幽遂深远。过道门上嵌“鹿苑”、“光明”、“朗照”、“鹫峰”字样,笔力遒劲,洒脱超然,给人雅静舒适之感。
禅院的法堂前有一红漆抱柱,上有一著名楹联“坐破蒲团参透禅关潭印月,腾空锡杖洗清欲海钵生莲”。楹联描绘了僧侣在此虔诚修行,得智慧之悟的妙境。
禅院之西有“别有洞天”小景。由“竹林”、“洞天”、“小庐”、“花园”、“水池”组成。是僧人禅修之余,散步的场所。“竹林”北端石壁上,有清乾隆癸酉(公元1753年)季夏,彭城杨四知题“洞天”二字;另有我国著名书法家李一氓于庚申(公元1980年)所书的“洞天”,嵌竹林过道上。在“洞天”的东崖壁上还有清人杨四知还在清乾隆癸酉孟秋,为得真0师题诗:“洞天原是旧先天,在此遂缘是真仙,天作禅机何处觅,花香鸟语意无边。”此亦说明洞天小景别具一格的风韵。
竹林前为“洞天小庐”,“文革”时期,徐州市委书记汪冰石曾在此避难,现为徐州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兴化禅寺自建寺以来,几经重修,现已形成六进院落,内有大雄宝殿、大佛殿、天王殿、山门、三圣殿、藏经楼、祖堂、法堂、方丈室、客堂、斋堂、库房及僧舍等。进入新世纪以来,兴化禅寺在方丈果光法师的带领下,僧众团结一致,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贯彻执行“人间佛教”的宗旨,不断加强寺院建设。目前,兴化禅寺,焕然一新,曲径回廊,花木葱隆;一步一景,幽雅清净;晨钟暮鼓,香火兴旺;不仅被定为江苏省佛教重点寺院,还多次被评为徐州市“五好”宗教活动场所。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和平路云龙山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