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村
地名:镇南村 | 隶属:双甸镇 |
行政代码:320623111 | 代码前6位:320623 |
长途区号:0513 | 邮政编码:226000 |
车牌号码:苏F | 行政级别:村 |
双甸镇镇南村位于双甸大桥桥南首,东临江海河,西临红石河,北临如泰河,南临石桥河。村域呈长方形,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双通线公路贯穿南北,村域内长约1.5公里。全村现有耕地面积4381亩。居民1249户,总人口3190人,其中非农户130户,608人。全村已建成居民住宅楼922幢,安装自来水1189户,有电脑200台,固定电话1000部、移动手机、小灵通1560只,安装数字电视和调频广播1032户。 获取荣誉:2008年度获镇全民创业三等奖;2008年度合作医疗先进集体二等奖、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工业经济:本村个体工商户百余户,民营企业37家,主要从事纺织、编织、劳保用品加工、食品加工、农机制造等行业。宇翔纺织有限公司、楠雅纺织有限公司、千惠服饰有限公司、南通亚锐服饰有限公司、南通天佳畜禽水产有限公司、双甸农机修造厂等在本地享誉盛名。 农业经济:夏季以种大、小麦为主,秋季以种植水稻为主;19组朱斌为养羊大户,养羊300多只;19组杨正为养鸡大户,年产肉鸡一万羽。 社会事业:境内有省道334复线、双汤公路,村域内道路交通四通八达,除了便利的水路交通,现有水泥路面总长6260米,晴雨沙石路面14890米。全村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所,有私人诊所2家。享受医保167人,参加合作医疗人数3074人。 历史沿革:1946—1955(建国前后):曾称周店村、石坝乡、迮新村;1955—1958(合作化时期):曾称庭贵乡4、5社、宗奎乡星明一社;1958—1983(公社化时期):称庭贵公社(红旗公社)15、16大队、双甸公社1、15大队;1983—1999(恢复村名):称双南乡华复村、菱港村、双甸镇街前村、镇西村、镇园村;双甸镇1999年街前村与镇西村合并为镇前村;双南乡1999年华复村与周店村合并称周店村,菱港村与石坝村合并称石坝村。2003年周店村与石坝村合并称石坝村。2001年4月镇前村并入星光居委会;2007年10月石坝(北部的菱港村、华复村部分)与星光居委会如泰河南部分合并为镇南村。 知名地名:菱港,凌港河位于双甸镇东3华里,它自南向北与如泰运河相通,长达500余米,河面宽15米。之所以叫凌港,说法一,凌港河的形状是中部大,两头略小,微有弯曲像菱角;说法二,凌港多放养菱,每年产菱角数千斤。年复一年,时长日久,菱港便成了当地的地名。菱港曾见证了日寇残杀中国人民的惨痛历史。20世纪40年代日本鬼子入侵当地,一次鬼子从东南经菱港去双甸,途中发现菱港河内有船只和躲在那里的群众,怀疑他们是游击队,当场枪杀4人,其中一位农民叫李庆文,腹部被刺一刀,脾脏外流,后经丛家坝王子恒医生治好。但肉体和精神上的伤痛使他通对日寇的仇恨一直伴随他到84岁病故。凌港河边的原红旗公社16大队,1983年曾命名凌港村,2007年并入双甸镇镇南村。 洗马池,现为镇南村14组。据《如皋县志》载:“洗马池在双甸河南,宋丞相文天祥曾航海至此驻马,故名。”洗马池见证了日伪军-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的暴行。日伪时期,-伪军盘踞双甸、、时,洗马池边曾一度成为敌人的杀人场。在此惨遭日伪军杀害的0人和无辜百姓有20人之多。革命烈士王文忠在一次送信途中,被叛徒出卖,被残忍杀害于洗马池边。1977年因如泰河南岸土堤平整,当地群众将土堤冲浆填平了洗马池,随后村民们陆续在此建起住房。笔架山,双甸镇镇南村4组东南角与五组连接处,过去有个地方叫笔架山。笔架山并非真正的山,传说是几百年前丛家坝大财主丛祯秀的前辈为死去的先人特地建造的坟矿风水。笔架山建造于坟场前右侧,三尖两凹,形似毛笔之架。笔架山在农业合作化以后被彻底铲除,泥土挑去填平河沟,扩大耕地面积八亩有余,每年增产粮食一万余斤。 解放前,知名地名还有:双宝茗场、九条巷、俞家香店、住家家庙、住家庄、虹桥、凤凰地、戴家互屋等。 在外能人 宗序华 南通中钢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董事长 任乃飞 江苏大学博士 理工学院副院长 现村委员有村民小组29个,设主立党支部,有党员129人。 2014年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章飞剑,主任:常建国,农经员:吴兰芳.
[以上内容由网友"Bruce"分享。]
以下与镇南村相关信息:
以下镇南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