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兆鹗
韩兆鹗(1891~1970)字卓儒,化名赵民仁、林枫桢。陕西户县人。1916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史地专业,参与组织高师陕西学生同乡会;1920年初同旅京同学魏野畴、杨钟健等创办《秦钟》半月刊,抨击陕西当局的黑暗统治,团结众多的旅京同学。五四运动中,他被高师学生会选为北京学生联合会交际干事,曾以学生代表的资格出席环球中国学生会。1921年毕业回陕,先后从事教育八年,担任过渭北中学、户县中学、省立一中、省立一师、女子师范等校教员和省立二师校长等职。这期间,他当教员,备课认真,讲授生动;他任校长,致力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尽量辅导学生自学,走向独立思考的道路”。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前期,韩从政多年,历任绥德、米脂、安康、南郑、长安等县县长。他每到一县,均以政教合一、赞助革命为旗帜。初任绥德县县长时,有一天省立四师学生--,呼口号,散发传单,反对军阀统治,韩也公开参加到-行列中去,被群众称为“平民县长”。他曾多次掩护中共地下党员,并帮助革命工作。他任陕西省教育厅视学科科长时,中共党员杨干清的身份被厅长黄统发现。韩在黄面前力费口舌,多方周旋,终使杨免遭关押。共产党员李子洲病逝于西安西华门宋哲元军法处的看守所,韩不但自己掏钱为故友买棺材,而且亲手为烈士殓尸。红四方面军进军陕南,南郑的国民党-大为惊恐,以“共党嫌疑”逮捕了联中校长周彬如、五中校长易厚庵、教员冯幼平及学生赫作田等。韩时任南郑县县长,采取曲线迂回的办法,从中巧妙周旋,先将周彬如等寄押于高等法院南郑分院看守所,又趁1933年孙蔚如由兰州换防南郑之隙,先同杜斌丞谈妥再报省肃反会,使被捕师生获释。1934年9月,韩调西安,任三十八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西安事变时,他是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的负责人之一,被杨虎城委任为长安县县长,县政府设在西安城内西大街。周恩来等中共代表到达西安不久,通过中共西北特支组织召开的各界群众救国团体负责人座谈会,就是在他的办公室举行的。随后,长安县政府成为中共广泛联系进步人士的接待站,不仅徐彬如等中共党员经常来来往往,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也多次在这里讲演,宣传中共团结抗日的方针和政策。1939年3月,因不堪忍受蒋鼎文、彭昭贤之威逼,韩辞去长安县县长职,前往晋南任第九十六军一七七师军需处处长。他除搞好军需品供应,还从各方面招收进步青年为各团配备文化教官;经韩力争,师长允许他与连以上军官随时谈话,从而使该师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同年10月,他被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委以该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处长。12月,蒋介石阴谋使第四集团军自生自灭,几乎完全停发一切经费、装备。为了挽救危局,韩向重庆军事当局指出:“第四集团军自七七事变后,即派出大部队在保定一带与敌作战,伤亡惨重,人所共知。现在中条山一带与敌作战,往复周旋,血战不知几凡,迭挫凶锋,以保国土,全国闻名,而武器之恶劣,军需之艰苦,凡与之接触者,莫不惊奇。值此抗日酣战之际,倘对此抗日有功部队不予补给,另具意图,我不知将何以励其余。”
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韩积极投身-。1941年12月,经严信民、章伯钧介绍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次年7月在民盟一大会上,被选为民盟中央委员,竭尽全力为独立、民主、自由而努力工作。1949年初,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国民党面临全面崩溃的形势下,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韩与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5位民主人士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明确表示:“革命必须贯彻到底,革命与-之间绝无妥协与调和之可能。”坚决拥护毛泽东1月14日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1949年8月,韩作为西北解放区代表,赴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0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被任命为政务院人民检查委员会委员。1949年12月和1950年1月,又先后被任命为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0年8月和1952年11月,被选为陕西省第一、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1953年1月撤销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西北行政委员会,韩又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1954年到1957年,任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政协陕西省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民盟第二届中央常委、陕西省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积极为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韩被错划为极右分子。但他没有怨言,却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忧虑。1959年,当彭德怀也被错误批判时,他尖锐地指出:“如此下去,怎么向西北人民交代?!”“文革”期间,韩被隔离审查,冤死狱中。1979年10月,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撤销原处理决定,为其恢复名誉。
[以上内容由网友"Jimmy"分享。]
以下与韩兆鹗相关信息:
以下韩兆鹗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