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刘村
地名:官刘村 | 隶属:振兴街道 |
行政代码:610114003 | 代码前6位:610114 |
长途区号:029 | 邮政编码:710000 |
车牌号码:陕A | 行政级别:村 |
官刘村位于振兴街办驻地郑家村西南3.5公里处,东邻谭家村,南靠咸铜铁路,西连三原县大程镇,北临关中环线,辖官刘、复兴、吕家、买家、三义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 该村明清时属临潼县陂阳乡,解放前属临潼县阎良镇第五保,新中国成立后,属临潼县阎良区中合乡,1958年属阎良公社和平大队。1964年成立谭家公社官刘大队,1984年成立振兴乡官刘村民委员会。1987年8月1日后,划归西安市阎良区管辖至今。村委会设在官刘村民小组东头。 该村1949年共约84户,280余人,2010年有村民330户,1293人,耕地面积1714亩。村域内地势平坦,绝大多数耕地可灌溉。村内路、出村路已得到硬化,农网(电力)也已得到彻底改造,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粮食收购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现有商店11家、餐馆两家、小型企业6家、完全小学1所、村卫生室1个。境内还驻有大程火车站。村民住房大部分为砖木、砖混结构,人居环境较好。 一、村组概述 (一)复兴组 山东省寿光县王姓、周姓移民于清末民初迁此定居。早在王、周两姓定居前,该地荒芜,又处荆塬以南,故称“南荒地”。1929年前后,又有山东寿光县吕、刘、邢、夏、宋、王、董、杨、李、杜等姓移民先后逃难靠亲于此定居,取恢复兴旺之意,村名定为复兴村。该组东邻官刘组,南靠咸铜铁路,西连三原县大程镇,北接大程镇屈家村。1949年共有26户,89人,2010年有村民106户,401人,耕地面积489亩,全部可灌溉。村民收入以粮食作物和蔬菜种植、蛋鸡养殖、外出务工和运输为主。 (二)官刘组 明末,山西人刘忠携家小迁此建村,初名瓜刘。清光绪年间,该村刘姓有出仕者,遂名官刘,沿用至今。后有湖北陈姓、汪姓、邹姓灾民先后迁此定居。1929年前后,山东谷、宿、王、潘、李等姓灾民相继迁此。方姓因给财东家种地落户;重姓原姓种(音chóng),上世纪八十年代讹化为重,解放前从外省落户本村;民国末期有蓝田张姓投亲逃难在本村落户;刘姓后人于民国年间举家迁往西安,据老人讲他们前些年还曾回来祭祖。该组东北与买家连界,南靠咸铜铁路,西接复兴组,北挨吕家组,村域内有大程火车站。又因该组在该村位置较适中,村委会、学校、村卫生室也设于此。全组1949年共有23户,80人,2010年有村民85户,371人,耕地面积552亩,全可灌溉。村民收入以粮食种植、肉麻鸡养殖、粮食收购、民宅建筑、外出务工为主。 (三)买家组 该组因买姓落户定居最早而得名“买家堡”,建村时间无考。民国年间又有王姓、崔姓、周姓落户于此。该组东接三镇堡,南靠咸铜铁路,西连官刘组,西北与吕家组接壤。1949年全组共有12户,37人,2010年有村民47户,169人,耕地面积201亩,全可灌溉。农民收入以粮食种植、粮食收购、外出务工为主。 (四)吕家组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吕斌举家从-迁此建村,当时村名为相公庄。又一说吕家明初从蓝田迁来,故称蓝田吕氏后裔。后又有耀县王姓、湖北王姓于此落户,清光绪九年(1883年)更名为“吕家”。清末民初又有魏姓、许姓、山东刘姓、河南张姓和侯姓落户于此。吕家组地势较高,原有城墙,分别有东、西、南、北四门,后于清末毁于兵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全村打机井填夯,全部用的是该组南街吕氏大户绣楼和库房遗址的破砖烂瓦。清末因避战乱村内挖有纵横连贯、四通八达的地道。时至今日,村内长者还记得“吕家三大宝”:砖头瓦渣毛毛草,地道窨子满堡子跑,十八锅银子没处找。该组东南接买家,南靠官刘,西邻三原县大程镇屈家村,北接三义村。1949年约有15户,48人,2010年有村民60户,222人,耕地面积304亩,全系水浇地。村民收入以粮食收购、外出务工、粮菜种植、肉麻鸡养殖为主。 (五)三义组 清光绪年间,山东刘姓、蔺姓、张姓灾民迁此定居,民国年间有段姓、姚姓、毛姓落户,因地处临潼、三原、富平交界十字路口,故名“北十字”。后因与三原义和村相邻,婚丧大事多借义和村民力,又处三县交界之地,故更名为“三义村”。该组东邻谭家堡,南连吕家组,西接三原县大程镇,北靠关中环线。1949年有8户,29人,2010年有村民32户,130人,耕地面积168亩,绝大多数系水浇地。村民收入以粮菜种植、外出务工、肉麻鸡养殖为主。外出务工者多以粉刷工为主。 二、本村人物 吕绣峰(1808~1863) 名炤林,官刘村吕家组人。曾祖名廷义,后以曾孙贵赠中议大夫。祖名善道,后以孙贵赠通义大夫。父名昌运,监生,后以子贵赠奉直大夫。炤林十岁丧父,由母亲孙氏抚养长 大。他对叔父吕昌瑞十分敬重,与堂弟巨川关系甚笃。为博学广识,迁居西安求学,由廪生捐叙训导,复加捐兵马司副指挥。 咸丰二年(1852年),授职南城,在事勤奋。经巡御史保奏,复派委挑河查门团练,诸役与民同甘共苦,故所事皆踊跃成功。又奏调帮办北城团练,其功劳亦如之。俸满授山东莒州分州。请假归里,修家谱,并著有《关中理学爵里考》、《陕西略纪》、《关中石刻备录》、《隋唐各种小石存》,晚年尤留心边务,著有《征言》、《中南七十二峪考》、手绘《西周地舆图》,皆有裨于战事。 刘萼楼(1830~1905) 原名培棣,后改名振基,字直齐,号萼楼,官刘村官刘组人。刘萼楼的生父叫刘殿卿,因族人刘曰燕无子,遂将其过继给曰燕为后。刘曰燕受到清廷褒奖,刘萼楼因此取得监生资格。他精于公牍文字,后经人举荐任理糈台文案,由于他做事认真负责,从未出现过差错,受到上级重用。后升为河州吏目,代理河州事。 他为官十分清廉,有次“办赈时”,一人建议私分钱财。刘曰“上台可欺,饥民可欺,此心不可欺。”其人惭而退。他做事勉力,作风俭朴,任职期间,常带一仆一马,深入辖区,查田稽户,了解民意。他所在河州,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但他却能正确调处,公正处理各项事务,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当地群众为其赠送“操守廉洁”、“惠我商民”等匾额。 1905年农历二月初四刘萼楼先生病逝。次年初,其子刘鸿年、刘鸿昌将其归葬故里。其墓在“文革”中被夷平,前些年曾有刘氏后人来此祭拜。 吕申 字子玕,吕绣峰之子。同治癸酉拔贡,丙子科举孝廉方正,任山东平阴知县,著有《华洁馆诗鈔》(省图书馆有存)。 武淑(1850~1921) 吕申妻,字怡鸿,号仪光阁主,祖籍富平县南社乡南社村。其夫游宦外省,武淑因得邀游山川名胜,以诗文书画酬和**。宣统元年(1909年)应陕甘提学使余坤聘,任陕西省女子师范学堂首任监督(校长)兼教席,为当时陕西妇女主持教育的第一人。年近花甲的武淑,不畏困难,勇当中流,日夜辛苦,周旋擘画,开创妇女解放与教育事业,三年如一日,奠定了女子师范学堂的宏观伟基,也为全省各县开办女校,树立了榜样。由于武淑的竭智尽职,女子师范学堂很快博得了社会的积极支持。长安县知事杨善珍,特为女师购置了全省学堂中的第一架钢琴。1911年,辞女师监督,息影家园,教授子女及几个生徒,重温诗画生涯。约于1921年前后逝世。著有《仪光阁诗鈔》、《仪光阁杂著(文集)》(省图书馆有存)。 三、文物古迹 【相公庄吕氏家谱】 清咸丰十年(1860年)吕绣峰纂修,现藏北京图书馆。谱以吕斌为一世祖,相传於明洪武十三年由-县迁临潼相公庄(今官刘村吕家组)。有孙四:瑞、珍、晋、禅,后裔遂分东、西、中、北四支。此谱系晋之后中支之谱。卷一例,卷二谱系(世系图),卷三派名诗,卷四里居图说,卷五坟墓图说,卷六艺文,卷七家礼,卷八家训,卷九家规,卷十谱序,续卷为义例、宅第、家规、墓碑考等。 【刘萼楼墓志铭】 2007年7月,出土于官刘村官刘组东铁路北侧刘萼楼墓,现存阎良区文体广电局。墓志铭共分五块青石板刻就,志石为长方体,志文楷书78行,每行十五六字不等,共1320字。出土时五块志石叠压在一起,每块志石之间用8枚铜钱垫隔,以防磨损。户县进士崔志道撰文,高陵进士白遇道书丹,贠凤林篆盖。墓志对研究刘萼楼先生的生前事迹、白遇道先生的书法、陕甘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位于官刘组南街偏东处,占地2.3亩,建堂时间无从考究。解放前教徒众多,由陈姓先人陈明武主事。教堂内设有学堂。土改时将其分与民众作为住宅。 【皂角树】 在官刘组中街偏西处,路南路北有两棵斜对着的古皂角树,因一棵从不结皂角,而另一棵一直结果繁多,村人称两树为一公一母。路北皂角树为公树,系邹姓先人落户时所植,树身内已空,约有一百五六十岁树龄;路南皂角树为母树,系谷姓先人落户时所植,约有百余年。两棵树至今枝叶茂密,生命力仍很旺盛。 【寺院】 寺院遗址在现官刘磷肥厂对面,占地12亩。据传该院兴盛于清,清末毁于兵燹。1946年,官刘小学新建时,几座教室均用寺院遗址的地埋砖所建。官刘组北街东部另有占地1.3亩的别院一处。现村民仍将寺院遗址称为寺庙。 四、教育简史 官刘小学最初在官刘组南街偏东处的天主教堂,应为私垫,汪姓先人曾在此任教。1935年学校迁至今磷肥厂对面寺庙遗址幸存的两面窑内。后因窑危,于1946年又迁至官刘组西头路北,面南背北,占地4亩,更名为官刘小学。解放后为完全小学,教职工、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官刘小学有教职工9人,在校学生200余名。2006年并入振兴街道办事处慕郑村慕郑小学。 五、其它 【官刘磷肥厂】 官刘磷肥厂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因扩大生产迁到现址。当时磷肥厂年产量可达万吨以上,除满足当地用肥外,还销往其它区县,不仅解决了用肥难的问题,同时也吸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 【大程火车站】 大程火车站设在官刘村境内,因紧邻大程镇而得名。该站位于官刘村官刘组东南处,站中心在咸铜铁路60公里处,占地约1360平方米,属四等客货站。站内有3条轨道,建筑面积约675平方米,日过客车4对。1959年前该站在官刘组西南处,仅有12间砖木结构瓦房,无站台。1960年新修站台,当时为二轨道。1972年前后修建现在所使用的新站,1975年建成使用至今。
[以上内容由网友"Demi"分享。]
以下与官刘村相关信息:
以下官刘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