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庄村
地名:新庄村 | 隶属:武屯镇 |
行政代码:610114100 | 代码前6位:610114 |
长途区号:029 | 邮政编码:710000 |
车牌号码:陕A | 行政级别:村 |
新庄村位于武屯镇东南的石川河与清河交汇处,下辖老杨村、杨新庄、川上堡、小苏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杨新庄。明清时这一带属临潼县安业里管辖。民国时属相桥镇第三保。建国初与老寨村一同划归武屯镇,属临潼县管辖。1958年“大公社运动”时,更名为新庄大队。文革中一度更名为红民大队。1984年取消公社时,改名为新庄村。1987年随区划调整划归阎良区。该村村域内地势平坦,处泾惠渠灌区,农业条件优越。有富渭公路过境,交通便利。现在杨新庄组已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有学校、商店、食堂、卫生所、诊所、面粉厂、蜂窝煤厂、木器加工厂、车辆维修店、理发店等,这里也是村民娱乐与活动的中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和进城务工为主,该村共有村民487户,1940人,耕地3003亩,人均纯收入达7000多元。 一、村组简介 (一)川上堡 原名单排(方言读bài)杨,因杨姓最初在此建村,住户只有一排而得名。因该村处石川河西岸上,1921年改名为川上堡。姓氏以杨姓居多,另有谢、张、玉、李、赵、苏、董、潘、何、孙、南、孔、罗等姓,1949年仅有100余人,2010年有874人,耕地面积1352亩。 (二)杨新庄 原名金堂堡,乾隆《临潼县志》中有载。民国时期,该村城门门额上仍有 “金堂堡”三字。因村民以杨姓居多,又处老杨堡之侧,遂改名为杨新庄。后又有何、艾、李、来、康、孙、高等姓相继迁入。该组1949年仅有60余人,2010年有459人,耕地面积673亩。 (三)老杨堡 地处清河北岸。杨姓先祖出自华阴,后有杨百户迁至澄城县段庄里光禄村,明初杨仲微迁至临潼安业里,在此建村。至于老杨堡与川上堡哪个建村在先,有待进一步考证。老杨村因杨姓建村,故名老杨堡。1949年仅有80余人,2010年有469人,耕地面积781亩。现有木器加工两家、商店1家。主要姓氏有杨、刘、赵、张、王、李、徐等。赵姓祖上姓杨,与该村现在的杨氏同宗。民国时,杨印信给清河南边花刘村赵家顶立门户,改姓赵,但一直居住在老杨堡,子孙至今一直姓赵。 (四)小苏 该村地处石川河与清河交汇处,二龙口水库就在该村。清代,胡姓最初在此建村,遂名胡家村。清代同治年间兵燹后,御宝苏姓人在胡家村南另建新村。因苏姓人多村小,故名小苏。之后又有王、姚、高、张等姓迁入。该组河滩地比较多。现有养鸡场6家。1949年仅有20余人,2010年有138人,耕地面积197亩。 二、本村人物 杨怀仁 字希颜,安业里(今杨新庄一带)人。为西安府生员,性好学勤教,尝携侄子杨槮、杨枢及侄孙杨淳于府学,训迪后皆相机取科第。怀任家资累万,分金寸帛不为己有。明成化末,饥,人相食,所得学廪悉分给贫乏,友人赖全活者甚众。后应贡授泸州训导,廉洁尽职。 杨槮 字子乔,安业里(今杨新庄一带)人。明弘治八年(1495年)举人,授河南杞县知县,刚毅严明,很有魄力。当时宦官经常到民间搜刮民财,但听到杨槮的声威,均不敢胡作非为。他在任期间,辖区盗贼匿迹,民安其业。后迁汝州(今河南临汝)知州,储粮食万石以上以备饥荒,全活甚众。后又在松江(今上海松江)任职,他把丝绸织造每年的余银全部分给穷苦机户,自己却不取一文。后升为长芦(今河北沧州西)运同,卒于任上。 杨枢 字子极,槮弟,弘治十七年(1504年)举人。任夏县知县,后升为浙江道御史,巡视西域。他法令严肃,因而辖区内盗贼敛迹。后又升为四川佥事,平繤江盗贼有功 。嘉靖初卒。 杨淳(1475~1539) 字重夫,号秀岭,安业里(今杨新庄一带)人。高祖仲微,为迁此地始祖。仲微生让,让生彪,彪生钦,钦生淳。淳生于成化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卒于嘉靖十八年五月十二日。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授御史。当时宦官刘瑾专权,杨淳生性正直,得罪刘瑾,被贬为工部屯田司主事。正德六年(1511年)升为员外郎,九年升为都水师郎中。当时宦官横行,矫言帝命西天取经,船使用银超过万两,到处00。沿河州司官吏畏惧权势,不敢不支。杨淳不畏权势,发言声讨,缉捕捉拿,绳之以法,使其党徒敛迹而去。后杨淳升为湖南宝庆知府。其地风俗浮嚣,崇拜鬼神。杨淳到任后,发展教育,开启民智,并发动学生捉拿巫神,捣毁淫祠,社会风气大为改观。遂调郧阳知府,又升山西副使、四川参政、四川按察使。淳在四川任上,多劝边将对少数民族实施安抚政策,增进民族团结。淳平生清廉谨慎,不尚荣贵而重朴素,居家简陋,却自以为乐。 杨渭 杨淳族弟,明代临潼孝子。性慈孝,幼好读书。他12岁时,母亲患瘟疫,他为母亲侍奉汤药,日夜不离左右。村上的人说:“你这样照料病人,就不怕传染上瘟疫?”杨渭说:“如果儿子怕传染而不顾老人,那么儿子生了病,老人是否也要避开呢?”他坚持侍奉到底,直到母亲病愈。后来,他家的一位佣人也患了这种病,杨渭照样为其调药治病,待病愈后将其送回家休养。他的美德被乡里传颂。其子杨东旭,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举人,任临漳教谕,后升为兵部司务。 杨应魁 淳族侄,万历七年(1579年)举人,任河南鹿邑知县,后升为云南永宁府同知。 苏士萍 女,原名杨秀珍,川上堡人。解放前与临潼零口尹省三结成革命伴侣,以教书为掩护秘密从事革命工作。解放后,任临潼县妇联主任、政协委员、临潼县副县长等职。 杨宜荣(1913~1993)川上堡人。一生勤劳。为人和善。解放初加入中国共产 党,任临潼县七区仁义乡指导员。后被选为临潼县人民委员,1950年作为临潼县代表随团参加陕西省首届农民代表大会。他是本村互助组和初级社、高级社的积极组织者,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 何宏 杨新庄人,1945年7月26日生。祖籍河南开封,清末曾祖携家小迁此。1968年3月从雨金中学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一师服役,驻守西藏边防和新疆边防, 1985年初任师炮兵团政委。 1986年转业分配到西安市碑林区工作,历任组织部副部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副区长、区委副书记、碑林区巡视员,现已退休。 李爱花 女,1981年生,新庄村川西组村民。2002年与川西组的罗辉成婚。婚后两人互敬互爱,孝敬父母,丈夫和公公在外四处跑运输,爱花和婆婆操持家务,一家人和谐美满。 不幸的是,2004年6月25日,丈夫和公公发生了车祸,两人伤势严重,被送往西安军工医院抢救。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身怀六甲的李爱花没有被困难吓倒,开始了照顾伤势严重的公公和丈夫的艰辛生活。她为亲人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擦洗身体,更换被褥,按摩伤处。一个月后,丈夫的病情恶化,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建议她回当地医院就诊并准备后事。但是,李爱花却坚强地说:“只要他还有一口气,我就要救他的命,决不放弃!” 几经辗转,爱花将丈夫和公公转入西京医院继续治疗。在她的细心照料下,经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爱花从死亡线上将丈夫拽了回来。两个月后,丈夫和公公出院,回家休养调理。在她的悉心呵护下,罗辉的身体逐渐得到康复。 2006年的年底,李爱花的公公被医院诊断患有直肠癌。李爱花积极筹钱,联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并为公公煲汤熬药,擦身捶背,悉心调理。公公虽然最终还是不幸病故,但李爱花的精神却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李爱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为了偿还为亲人治病的借款,她省吃俭用,想尽一切办法去挣钱,帮人家栽瓜、出菜、拔草、锄地,到建筑工地干钢筋工。她不仅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要忙8亩地的农活,每天都是忙完了家里忙地里。如此数年,她这样坚持着,付出着,撑起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李爱花的模范事迹一直为当地群众传颂着。她孝老爱亲的精神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2010年,李爱花被授予阎良区首届道德模范光荣称号。2011年,获西安市首届“十大道德模范”提名奖。 三、文物古迹 【杨淳墓志】 文革初出土于川上堡之北的杨氏先茔。长0.84米,宽0.70米,厚0.15米,志文为楷书,字迹工整俊秀,全文1400余字,记录了明代四川布政使杨淳的生平。高陵状元吕柟撰文,长卢都转运盐使同知临潼高廷璋书丹,奉政大夫山东兖州府同知眷生贺有年篆盖。 【杨氏先茔】 位于川上堡北600米处,占地40余亩,营建于明初,有围墙房舍。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华县大地震,杨氏先茔受到严重损毁,围墙房舍被夷平。“独幸地脉未坼 ,风气完聚如故”。次年,杨氏族人集资重修先茔,新筑围墙二百余丈,创建门坊三楹,匾曰“杨氏先茔”,新辟神道九十余米,以便祭扫。墓园内设计墓穴356个。神道南端立一碑石,上镌园内墓穴数、重修时间。重建工程自当年七月开始,至十月告竣。杨氏先茔在“文革”中被夷平,园内明代杨淳、杨显宗等人坟墓被掘,神道旁的石刻被毁。杨氏先茔碑现存川上堡村内,对研究杨氏家史、华县大地震有重要价值。 【杨显宗墓志】 杨氏先茔杨显宗墓出土,现藏相桥镇一村民家中。志石方形,边长62厘米,厚11厘米。赐进士出身山西道监察御史三原龙渚昝如思撰文,赐进士出身四川成都知府推官眷生栎西任璜书丹。据志文记载,杨显宗(1469年—1547年),字子胤,号前川,杨氏迁安业里四世孙,杨淳的从叔。杨显宗早年业儒,后迫于生计,弃儒经商,家业渐兴。为人正直,对子侄教育十分严厉。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好周济他人。其子杨汭,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人,任常州通判。孙杨思达,恩贡,通判。 四、教育简史 【三义小学】 位于新庄村商业网点东侧阎渭路北,原是一所村办小学。1947年由老杨、新庄、仁义(属沟王村)三组合办,故名三义小学。1949年川上堡的私塾并入该校。三义小学创办迄今已有六十多年历史,如今已成为一所全日制标准化农村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1800平方米,共有建筑面积1945平方米、标准化草皮操场5320平方米,校内道路全部硬化。至2010年新配备桌凳300套,充实完备了一部十四室,各项设施已达到一类校园标准。学校现有教师23人,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230人。学校容纳新庄、老寨、沟王三村适龄儿童在此上学。 五、特色介绍 【二龙口水库】 二龙口水库在新庄村商业网点南约500米处,紧靠老杨组,距阎良城区约15公里。库容87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石川河、清河犹如两条龙一般在这里交汇,故名二龙口。该库于1971年11月8日动工兴建,1974年5月建成使用。水坝坝面宽敞,2009年在坝面上修了6米宽的水泥路及6米宽的退水大桥。路两旁有水泥护栏和太阳能路灯,到了夜晚,坝面、大桥、库水相辉映,格外迷人。路旁修有凉亭、长廊,立天然石景数座,宽阔清澈的库面常有鱼鹰飞翔,水中鱼儿嬉戏。风和日丽之日,此处更是热闹非凡,小孩戏水、郊游垂钓、渔翁撒网,仿佛江南一般。 【杨水利造出指南车】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已失传数千年。武屯镇杨新庄村的农民杨水利经过多年摸索实践,终于将失传的指南车造了出来。杨水利的指南车是一辆木制的手推车,没有车厢,车身由两个木轮子和一个黑色的小木人组成,小木人举起右臂指向远方。在这辆指南车上,有几根绳子绕在两个车轮上,小木人下方的坐基上,有绳绕轮而过。车子右转的时候,绳索带动车身木轮转动,在几个轮子的相互作用下,车上的小木人便向左转动。车身向右转多少度,小木人也就向左转多少度,以此来保证小木人胳膊的指向永远朝着一个方向。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指南车并非只能指南。根据原理,只要将车上小木人的手臂设置到什么方向,就会永远指向什么方向,从而保证在古代行军中军队始终朝正确方向前进,也就是“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以上内容由网友"Jack"分享。]
以下与新庄村相关信息:
以下新庄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