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属北方草原文化过渡地带,境内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白狄、党项、回、匈奴、鲜卑、羌等)交替发展,有着汉、蒙、回等多民族文化特点,民俗中遗存有许多原始崇拜的痕迹,是保留和承传黄土文化最集中、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现初步查出的古文化遗址364处,新石器遗址94处,夏文化遗址2处,商周遗址6处,秦汉遗址81处,宋元遗址55处,明清遗址6处,北朝至元明石窟23处,其它遗址百余处。近年出土的单耳陶杯、双耳陶杯、双环首铜削等文物,带有浓厚的戎狄文化色彩。还出土了青铜鼎、剑、釜、灯、熏炉、镜、带钩等古代器物,是研究陕西文明的最好历史资料,特别是宋代腰鼓画像砖的出土,对研究安塞腰鼓的源流具有重要意义,是陕北考古的重大发现。根据安塞历史的这些特点,展馆陈设为戎韵狄风(史前——战国)、秦关汉塞(秦——南北朝)、隋唐风采(隋——五代)、宋夏相争(北宋——元)、封建末世(明——清)五大版块,照片与实物相互印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历史社会的演变。
安塞民间艺术蜚声海内外,剪纸、农民画、泥塑、秧歌、民歌构成安塞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安塞腰鼓、安塞农民画、民歌大王贺玉堂的信天游,号称“陕北三绝”。有专家指出。安塞的民间艺术涵盖了延安民间艺术的总汇。安塞民间艺术为这块古老的黄土地赢来了巨大的荣誉。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杜键教授等参观了馆藏艺术品后赞赏不已。靳之林教授曾为该馆题词:“黄土魂”。现展出的羊绒壁挂《蓝绵羊》、《牛头》等画均曾荣获国家级大奖。是馆藏艺术品中的“珍品”。在安塞民间美术中,动物装饰非常普遍,造型奇特,运用巧妙,是一种远古图腾意识的孑遗,寄托着人类趋利避害的世俗意愿。“麒麟送子”、“马上封侯”、“猴子献桃”、“狮子滚绣球”、“虎除五毒”等等,每个动物形象都有其内在的象征意义和民俗指谓,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些丰富的艺术内涵,都可在馆藏作品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积淀与现代审美意识的结合,使安塞民间工艺美术品光彩夺目,奇丽无比。馆藏作品俱为艺术精品,可谓件件都是宝,是游客与专家竟相收藏的目标。
安塞县是延安市民俗文化资源的黄金区。安塞博物馆博采众长,汇成一园0,为延安特色旅游市场又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