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庙位于岐山县城西北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为纪念西周著名政治家、曾帮助武王灭商立国和辅佐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在此修建了周公祠。后经历代的修葺、扩建,形成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塬、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
岐山是周室发祥之地,3000多年前“凤鸣岐山”的典故就发生在古卷[3-4]阿北部的凤凰山上。《竹书纪年》载:成王三十三年,周成王曾率文武游于卷阿。可见,早在西周初期这里已是王室贵族的游乐场所。唐初武德年间,高祖李渊为了缅怀周公的勤政德贤,下诏在古卷阿为周公建祠立庙,始称周公祠。唐以后,渐增其治,并以姜太公、召公、姜螈、后稷等先周历史人物的大殿点缀其间,并辅之亭、
台、楼、阁等建筑多处。庙区东北角有一自然泉眼,其泉水数年一涌,数年一涸,水来则时泰岁丰,去则天旱不收,当地人称之为灵泉。唐玄宗曾下诏给其泉赐名“润德泉”。庙区玄武洞内有唐代所雕汉白玉玄武雕像一尊,其像披发无冠、赤足戎装、手中掌剑、脚踏龟蛇,其玉雕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并且当地胜传摸像可治百病,故游人均以到此摸它为快事。
周公庙风景名胜区规模宏大,现存古建筑三十多座,唐柏汉槐多株,植被丰茂,浓荫蔽日,是宝鸡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我国古代建筑群。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是人们的游览场所,历史上韩愈、苏轼、康海等许多文人墨客曾来此游览抒怀,留下了140多首游览诗文和30多通碑石。
景观设施
“岐邑多胜迹”,此话一点不假。如果你到“人文荟萃,史迹昭然”的周公庙旅游览胜,就会对此话有更深刻的体会。周公庙门前古柏参天,院内绿荫蔽日,花草遍地,清泉如镜。庙区殿宇众多,主要有周三公(周公、召公、姜太公)殿,以及委婉、后稷殿,并有亭榭楼阁等。其建筑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进入庙门,花草盈展,殿宇雄伟。汉槐蔽日,唐柏参天,旷达而使人心醉。周公庙
“回音碑”在招待厅前。贴耳用小石轻轻一敲,碑中铜铃、银钟、金鼓齐鸣。如把碑敲的再紧些,或一人敲,一人在碑的另一面倾听,尽会有“车辚辚,马萧萧”的古战场乐闯进耳鼓。此时,猜测、神往、寻觅之情填满心胸,缠住一双双恋恋不舍的游人。走下花坛石阶,顺着古庙展开的画轴前行,在花花绿绿的古建筑中,第一个穿过八卦亭,即可步入周公正殿。周公庙殿宇布局,点群结合,错落有致,建造雄伟壮观,各具特色。在诸殿中,周公殿居前,姜姬祠居中,后稷祠居后,当地群众把这种布局总结为“姜姬背子抱孙”。庙内的玄武洞,为石洞。洞虽不大,却有石山隆起的脊梁,山上沟壑分明,并非人工雕凿可至、山顶接连洞顶,如蓝天将一座猛长的山峦小心地裹起来。洞内的玄武真君像端坐在半山腰,为白色玉石雕成,相传出于唐代艺人之手。雕像十分威武,披发、赤足、戎装,脚踩龟蛇,手持宝剑,充分表现了玄武真君惩治-的英雄气概。玄武真君像,全身光滑似陶瓷,当地人叫它“玉石爷”。相传,玄武佛僧法力无穷,能治百病,后成仙出走,指石为玉。并修书曰:某位疾,摸某位即愈。于是,后人有病者摸同位处以求病愈。时间长了,凸起的脑门和鼻梁便先凹了下去,玉石玄武的身体便摸得光滑了。每逢农历三月中旬古庙会,人山人海,仅摸佛像的人就站成长长的一行队。绕周公正殿,太公姜尚、后稷等殿沿坡而上,相互连接。殿内历史与神话交融,有二郎杨戬、哪咤、仙童,各路神仙,从《封神演义》中起程,落在今人之手重新绘制的壁画上,或者变成雕塑,手持神器,威风凛凛。这历史的神话,使人们本来清醒的头脑,此时此刻也幽幽瞑瞑一心一意地陶醉起来。出了庙殿,转至东侧,顺坡拾阶而上,到达约10米的平处,方见红砖垒砌的小院。进院,沿壁一排窑洞,洞中有药王、老君、元始天尊等神仙泥塑像,或坐或立,形象各异。“润德泉”是周公庙内的一大景观,它位于正殿东。因泉水的喷吐和干涸有间歇性,人们便赋予它许多神奇而瑰丽的传说。明代赵忠咏润德泉云:“一泉长与世安危,今日无波涨碧池。”每朝每代都把泉中有水看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吉兆。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因此泉涸而复喷,于是,宣宗便把这自然现象和他的个人功德联系起来,赐名为“润德泉”。因系皇帝敕赐,一直沿用至今。泉周围为八角井泉石栏杆,栏杆上有浮雕藻饰,并有龙吻、鳖头、人物、异兽等立体造形。泉底有通道,一股清澈的泉水,向南流去,许多人用杯子俯身取水,一口一口地喝,细细地品尝。有的双手合拢,掺水赶紧喝上几口,甘甜如醴,使人忘乎所以。碑亭,在润德泉西边。亭下有唐、宋、金、元、明、清石碑、石碣多座,大都记述着修建周公庙的历史。
苏轼《周公庙诗》有言:“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翠凤旧依山突兀,清泉长与世穷通。”心中别有一番滋味。周公庙自然风光绚丽,文化遗迹灿烂,令人向往,而周公的巍巍业绩和那博大的胸襟更使人敬仰。
门票价格:旺季:50淡季:50咨询电话:0917-8110075
邮编:722400景区地址:岐山县周公庙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