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出县城二里许,两山对峙,中虚一峡,名为峙沟。在峡半腰之上的崖壁上有一仙洞,洞前环山依崖坐落着一座建筑宏伟,雕梁画栋,红柱宝鼎,飞檐重阁,金壁辉煌的庙宇——观音寺。
观音寺庙宇由停车场,寮房、天桥。僧楼、正殿五个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约
1500
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600
余平方米。寺庙建在八十坡度的山崖上,建筑部局环山为
S
形,两山中架一桥廊,贯穿东西,左右联通。停车场设在寺庙脚下,从停车场顺六十二级台阶拾级而上,进人天桥甬道,左向转人
房大院。顺寮房大院登十二级台阶上天桥,过廊坊,进人观音寺正殿大院。大院与正殿座基全用山石水泥依山砌成,高于停车场二十余米。大殿坐落在大院正后方,坐西朝东,为三间三层空虚肩歇式构造。一层为正殿,二层为空间,三层为藏经楼。大殿以仿古结构建造,飞檐重阁。雕梁画栋,木格透雕,花纹图形采用传统工笔重彩技法,飞金彩绘。殿顶均用珠红琉璃瓦铺设,中脊端坐一口甘露瓶,上插绿色杨柳枝,予示观音0施甘露于人间,普渡众生。远远望去,大殿流光溢彩,鲜丽夺目。大殿正门上端横悬匾额,-“观音寺”三个斗形隶书大字,金光闪烁。苍劲有力。殿门回廊立柱刻描联一幅: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门前院中置吨重花轿式化钱香炉一座,四柱飞龙,铜铃高悬,古朴典雅。殿内供奉五尊佛像,观世音菩萨高坐莲花墩,手执玉净瓶,天女、红孩儿分立两厢,韦驮、伽兰二位0左右而立。观音塑像胎身为汉白玉雕塑而成,金箔贴身,庄严慈祥,光彩照人。配殿钟楼、僧房、天桥廊坊、客舍、寮房摄影,香表流通等一应俱全,房屋全部仿古建筑,彩绘而就。整个寺院依山环绕,九曲回廊,建筑严谨,造型壮观,艳丽堂皇,犹如一座仙宇琼阁。
据碑文载:山中原无寺,唯一天然石洞,洞内有天生石像一尊,盘膝而坐,高约五尺,慈眉善目,俨然一观音。先民们上山入洞,见之即拜,求之则灵,名气日聚。据洞内出土的石香炉载:清乾隆辛丑年(公元
1781
)就有人上山人洞,供香膜拜,特别是朔望之日,敬香挂红者络绎不绝。久之,“观音洞”、“观音0”之圣名播于县城,传于秦豫。在旧中国,由于政权更迭,连年兵灾匪患,观音寺时兴时衰,洞像遭毁,不可名状。一九八九年众多信徒自发施善,于洞前立盖一小庙,称“0庙”,香火不辍,佛事延续遂兴,为简陋之道场也。
今,政通人和,世盛佛兴。一九九七年五月,政府批准“0庙”更名为“观音寺”,为宗教活动场所。二十一世纪初,经政府批准,有社会各届志士仁人鼎力支持,又有十方弟子力助财施,耗资八十余万元修路筑庙,历时二载,终建成稀有妙果,一座辉宏壮观的仿古寺院一改昔日之荒凉峙沟,成为佛家的人间法窟。观音寺筑于烟云之上,仰之,则神秘超脱,俯之,则县城辉煌。集自然景观,佛教文化,旅游参拜为一体;合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于一身,实为佛门、人文一大景观也。
茫茫大地,芸芸众生,佛法横空,净土一方,寺院辉宏,法像庄严。该寺院乃中国汉传佛教禅宗(临济门黄龙派)第三十五世传人释性隆主持率众第子兴建。庄严梵宇,-丛林。
现在,寺院高耸,桥廊缦回,松萝苍翠,花木飘润,香风满道,芳气袭人,真乃旅游参佛之福地也。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