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山西 > 大同 > 名人

李冠洋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李冠洋,学名李江,山西灵丘人,生于1904年。192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受北京大学新文化思潮的影响,李冠洋在校学习期间即开始关注时政。1924年大学即将毕业之际,李冠洋加入国民党,并参加了国民党内的派别组织———“中山主义大同盟”。1925年冬,李冠洋由王振钧 (受国民党北方执行部指派,与王振翼分别代表国共两党,到山西促进国共合作)推荐一道回山西工作。1926年12月,中国国民党山西省党部正式成立,选出执委九人,其中国民党五人,共产党四人,李冠洋作为国民党执委之一,担任宣传部长。1928年,各省市党部再次改组,称为“党务指导委员会”,李冠洋再被指派为山西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原大战前夕,李冠洋正式脱离了直属中央的省党部,出任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反蒋阵线海陆空军总司令行营少将组长。中原大战期间,李冠洋与李澄之等在北平发起组织 “中国国民党各省、市临时联合办事处”,希望以此为号召,进一步联络各地的反蒋力量,扩大反蒋联合阵线。同时,李冠洋还在北平主办《新民日报》,以办事处和《新民日报》为阵地,旗帜鲜明地与改组派对阵。
  中原大战后,阎锡山下野出走避居大连。1932年2月,阎锡山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随即,在阎锡山的授意和支持下,李冠洋组织创建了山西第一个官办团体“中国青年救国团”,并自任团长。由于以抗日救国为号召,青年团成立后很快就在太原各大专学校、师范学校、中学校中发展团员三千余人,形成可观的规模和影响。青年团在不断发展中很快形成了一套健全的组织机构,团内还组织了一个秘密核心组织叫 “中社”,中社组织有理论研究委员会,联络了侯外庐、张友渔、邢西萍、温健公、王辑五等知名学者教授到山西讲学、研究,一时声名播于省内外。除了本身组织之外,还组织有外围群众团体“山西工人自强协会”、“山西妇女自强协会”、“山西全省学生联合会”、“山西教育促进会”、“山西地方自治促进会”和“各县倡用国货实践团”等。
  从1932年春正式成立,到1936年春这些团体合并于“自强救国同志会”,青年团在山西、绥远、北平等地整整活动了4个年头。在此期间,于各地举办了一系列样式各异的文化教育及相关机构,如在太原创办有《中报》,在北平办有称为《健报》的小报和带有实验性质的“五三中学”,在绥远的五原、临河一带建立的对土地村公有进行试验的“新村”等。通过这些机构和外围团体,李冠洋团结了一批青年学生,在推动山西省政十年建设的实施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山西的抗日救亡运动。以青年团名义邀请的那些学者教授中的进步人士和中共地下党员,通过给青年讲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英、法、俄、日、德等国的报章杂志中,翻译有关政治经济学的论著,对山西青年的思想和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在创办中国青年救国团的同时,1932年,李冠洋写成并出版《唯中史观研究》一书。《唯中史观研究》的要旨在于对阎锡山“中”的哲学进行理论阐释。《研究》从“绝对之一,支配相对之万,是中的法则之最高存在的释义”,推论出:“中的一义,确是任何事物内部里必具的中心与核心,并且是统一各种运动的支配法则。”结论是:“得中则存,失中则变,得中则平衡,失中则矛盾。”
  青年救国团结束工作后,李冠洋以太原绥靖公署参事被指派为自强救国同志会的高级干部委员。由于抗日救国日益成为山西社团活动的主要潮流,其主角地位逐渐转移给了中共地下党员及其他进步人士。
  1938年2月,民族革命同志会成立,取代原来的自强救国同志会。李冠洋被指派为十三-委员之一,以后连任历届-委员。同时,任山西省政府委员兼第二战区长官部民教处处长。1939年1月,国民党山西省党部恢复,李冠洋续任执行委员。1940年,又被指定为民族革命同志会总书记等。
  抗战胜利后,李冠洋一度曾以同志会-责任会议行政-名义代阎锡山主持山西省政府的工作。1947年夏,兼任山西省政府民政厅长,直到解放军占领太原。1950年夏,李冠洋移居北京。1955年回任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省政协委员。1984年12月10日,李冠洋病逝太原,终年80岁。
下一名人:王尊光
[以上内容由网友"Peter"分享。]

以下与李冠洋相关信息:

以下李冠洋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