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山西 > 晋中 > 名人

王瑶

[移动版] [查看地图]
  王瑶(1914.5.7-1989.12.13)
   字昭琛,山西平遥人,著名文学史家。
   1914年5月7日生于山西省平遥县。早年在本校读小学,1928年入太原进山中学,1931年入天津南开中学,1932年因学费昂贵由南开中学转入进山中学。1933年7月离开太原到张家口,考入军政人员短期训练班,不久考入张家口察哈尔第一中学高三年级。1934年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开始发表文章,并参加北平“左联”活动,曾任《清华周刊》第45卷总。1937年6月暑假回乡,不久抗战爆发,因战乱未能随校南迁长沙、昆明,困居家乡,曾从事商业和为人辅导功课。1941年10月离家,同年到达西安。1942年南下成都,任金堂县铭贤中学国文教师,不久到昆明,任昆明私立天祥中学国文教员,同年9月在西南联大正式复学。1943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同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部,师从朱自清研究汉魏六朝文学。1946年毕业,同年清华大学复员,任教于中文系,先后任讲师、副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专题研究、陶渊明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等课程。1952年院系调整,改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现代文学史、鲁迅研究等课程。曾兼任《文艺报》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全国社会科学“七五”规划文学组副组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任第二、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89年12月13日去世,享年75岁。
   王瑶的学术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从事中古文学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和鲁迅研究。晚年再度关注中古文学史问题。
   在中古文学史研究方面,王瑶擅长搜罗和分析史料,坚持“以史证文”,重视从大量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论断,同时重视“阐释与批评”,由史料引出正确的结论。从研究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学术思潮、文人生活与文学的关系入手,探索中古文学各个时期文学发展规律,提出了除乐府之外的中古文学重要学术课题。在中古文学史方面的很多观点已经为学术界普遍接受,不少论点至今仍有启迪意义,其分析材料和论证的方法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借鉴。
   现代文学史研究方面,所著《中国新文学史稿》是第一部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从整体上把握现代文学史,对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看法,在很多重要方面为文学史整体框架的确立开辟了道路,率先把现代文学作为一份遗产、一段历史研究。
   鲁迅研究方面,王瑶在在治学上受到鲁迅的很大影响,他认为自己的中古文学史研究“思路和方法,是深深受到鲁迅《魏晋风度及文学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的影响的。”其《中国新文学史稿》被认为是他自觉实践鲁迅治学精神的范例。他的鲁迅研究被认为是“以鲁迅精神治鲁迅”,侧重鲁迅与中国现代历史的文学、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注重对鲁迅作品本身内含的思想和美学意义的开掘,在《野草》、《故事新编》、《朝花夕拾》的研究方面有独特的贡献。
   主要著作:《中国新文学史稿》、《鲁迅与中国文学》、《中国文学论丛》、《李白》、《中国诗歌发展讲话》、《中古文学史论集》、《陶渊明集》(编注)、《关于中国古典文学问题》、《鲁迅作品论集》、《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中国文学纵横论》、《润华集》等,另有《王瑶全集》、《王瑶文集》。主要论文:《魏晋文论的发展》、《魏晋文学思想与文人生活》、《魏晋诗人的隐逸思想》、《魏晋小说与方术》、《文人与药》、《文人与酒》、《朱自清先生的诗与散文》、《关于陶渊明》、《鲁迅对中国文学遗产的态度和他所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论鲁迅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论〈野草〉》、《〈故事新编〉散论》、《论〈朝花夕拾〉》、《五四新文学前进的道路》、《中国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等。
下一名人:刘康
[以上内容由网友"Lillian"分享。]

以下与王瑶相关信息:

以下王瑶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