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生芳
徐生芳,又名来生,1914年5月8日生于山西省赵城县(今洪洞县)小李托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只求学六年,但聪明好学,品学兼优,22岁便在大李托村小学任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入中国,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丧权辱国。徐生芳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联络进步青年,阅读进步书籍,立志为国雪耻,经常在群众中宣传抗日,在青年学生中影响很大。
1936年红军东征时,徐生芳散发一军团各种传单100多份,配合红军扩军。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参加牺盟会,配合小李托编村村公所动员群众交出手枪一支,还收缴了部分散兵0。9月份他与进步青年们在明姜村号召青年报名参军。不到一个月,就为八路军扩军100多名,其中徐生芳就动员了亲戚和学生18人。10月,徐生芳带领这批青年入伍,还带了几支枪,被编到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二营。徐生芳在新兵连当文化教员。1939年转地方工作后,任赵城二区自卫队队长。1939年,阎锡山发动-的“十二月政变”时,阎军教导师卫立功部攻占我洪赵路东一带,我军政人员撤至安泽。这时,阎军团长卫立功派其胞弟卫立德拉拢徐生芳为其效劳(卫立功和徐生芳是同村又是同学),徐生芳严词拒绝说:“你们不打日军,专打内战,破坏抗战,破坏团结罪责难逃,这笔账迟早是要算的!”
1942年秋季,徐生芳被任命为赵城县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当时县长杨泽生兼任大队长)。自此,徐生芳在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县游击大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赵城游击大队配合主力、民兵和人民群众,破坏铁路150余次,累计100多公里,割收电话线15万公斤,翻火车六列,其中车头六个,车厢35节;缴获大批军需民用物资。
1943年,路西移交晋南洪赵县领导后,徐生芳调任赵城游击大队长。
为了摧垮日军扶植的“维持会”,保卫抗日政权,徐生芳大队长在党的领导下,带领游击队战士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本着公开与隐蔽相结合,镇压与争取相结合的方针,和为群众着想、保卫群众利益的原则,开展反“维持会”的斗争。在斗争中,他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对死心塌地认贼作父、为虎作伥的维持会长,坚决予以镇压;对虽为敌效劳,但又不敢任意作恶的维持会长,则秘密发动群众采取不同方法逼其下台,换上倾向抗日者当维持会长,以便成为中共掌握的伪政权;对-维持者,则多方教育争取,使其变为白皮红心的“维持会”,即表面上应负敌人,实际上为抗日工作。赵城县城南的同蒲路以西、汾河以东的地方,是个特殊地区,情况复杂。这里有日伪的“维持会”,也有阎锡山的编村政权,还有抗日政权,可说是“三足鼎立”。而日伪“维持会”遍及各村。1940年,徐生芳根据县委指示,来到这个地区工作,除了组织区游击队员经常活动在这里外,还经常调查研究分析情况,周密细致地工作,将维持会长和编村村长统统掌握在抗日村长手里。徐生芳还对同蒲路东铁路沿线村庄和敌人据点所在的村庄有及其他村庄的“维持会”,抗日进行打击和争取,使大多“维持会”能被我掌握,向抗日政府交纳公粮,为八路军游击队送情报,担负作战勤务,掩护抗日干部开展工作。这是中共在严重局面下,能坚持赵城地区斗争,并不断打击敌人的一个重要条件。
前赵城游击队连长陈风藻投敌叛变,充当日伪特务副队长,为敌效劳。徐生芳利用个人和陈风藻的关系,曾多次进行教育,劝其悔过自新。但陈本人执迷不悟,后被处决。1943年秋,徐生芳带游击战士将另一个叛徒处决。徐生芳带领游击队接连不断地深入敌占区捕捉处治汉奸特务,使这些民族败类惶惶不可终日。
驻赵城日军疯狂推行“蚕食”政策,使抗日游击根据地不断缩小。根据上级反“蚕食”斗争的指示,在开展政治攻势的同时,徐生芳带领游击队健儿们展开了反“蚕食”斗争。金沟子据点有伪军一个排,是日军的前哨据点,也是日军进攻抗日政府和游击根据地的跳板,并-了我一二区联系的通道。1942年10月,军分区命令游击大队拔除这一据点。徐生芳带领一连于10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将敌这一据点拔除。由于受抗日军民的长期围困,阎家庄日伪据点的敌人连水也喝不上,他们只好从二十里外的县城向阎家庄送水。1943年秋,徐生芳带领游击队一、二连在土桥沟伏击从县城向阎家庄送水的敌人。几十名伪军掩护几十名民夫送水,队伍拉得很大,突然遭到游击队的袭击,伪军们顿时大乱,个个抱头鼠窜。日伪军的送水计划落空了,据点难以维持,日伪军只得逃跑了。
1944年春,青黄不接,军民生活艰苦,县委决定由游击大队夺取明姜敌人仓库。明姜是日军重要据点,伪区政府所在地,碉堡坚固兵力多。徐生芳带领战士们参加了这次战斗,使15万斤粮食和大批食盐回到抗日军民手中。1944年春夏之交,为了反对日军开发稻田的斗争,徐生芳率游击队二连组织很多群众从李托堡出发,到伏牛一带大毁稻田。一天夜里天色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游击队与敌人撞在一起,游击队员随即开枪射击,毙伤敌五人,敌仓皇逃走。反对日军开发稻田的斗争一直进行了三个多月,终于取得了胜利。
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开始露出地平线。在大好形势鼓舞下,徐生芳带领赵城游击大队的健儿们对敌展开了一次次有力的打击。1944年11月,为配合反“扫荡”,徐生芳带一连深入同蒲线打击敌人。一天,游击队同一队抢粮伪军相遇,经激烈战斗,俘敌70多名,自己无一伤亡。后从俘敌中查出一名日军特务,遂将其处决于涧头村。1945年春节,徐生芳带二连一个排到三区活动,寻机消灭敌人。2月15日晚上,利用一个内线关系,没放几枪就将辛堡村碉堡夺取,将全部伪军俘虏。1945年2月17日,徐生芳带领部队在李托堡休息,正巧一个伪军班出来扰害百姓,部队就地散开隐蔽,只经简单战斗,便将伪军全部俘虏,并将其中民愤极大的豁子当即枪毙,群众拍手称快。
1945年10月,赵城县城被解放后,徐生芳任城防副司令。他带领游击大队进驻县城,明察暗访,搜索残敌,维持治安,搬运物资,组织民兵群众破坏铁路,拆除城墙,在县城附近坚持30余天,为迟滞国民党军北犯做出了贡献。1945年11月29日,上午10时许,国民党军从临汾北犯。徐生芳率游击队战士,在赵城城南的瓦窑头村和赵城城西的好义村英勇抗击来犯之敌。在这次阻击战中,游击队毙伤敌人380余人,为主力歼敌争取了时间,胜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经受了一次严峻的战斗考验。
1946年初,赵城游击队与霍县、灵石游击队合编为解放军新七团,徐生芳任团长。从此,徐生芳在党的领导下,又投身于如火如荼的人民解放战争的洪流。
新七团成立第二天,即1946年1月13日,国共两党停战协定生效。徐生芳率全团战士按照上级命令在灵石、霍县、赵城一带坚守停战线,保卫解放区。可是国民党反动派毫无执行协定的诚意。阎锡山军不断向我阵地进犯,抢夺地盘,掠夺民财。为顾全大局,徐生芳团长曾给阎军四十四师师长去函,严正指出其行为不端,并劝其收敛。但阎军不但不听劝告,反而变本加厉地挑衅。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徐生芳团长带领新七团战士对敌展开反击。1946年2月的一天,新七团一连对来犯霍县下乐坪的阎军给以迎头痛击。3月的一天,新七团三连在霍县青郎平对敌展开反击,将敌打回霍县城。1946年4月的一天,新七团三连在霍县刘庄设伏,将阎军一个连全歼。1946年4月18日,阎军重兵进攻靳壁(霍县),徐生芳团长带领全团英勇反击,致使靳壁失而复得,以后又多次打退敌之骚扰。在灵石县的曲陌、军寨,敌四十四师和保安团抢粮,新七团迎头痛击,敌丢盔弃甲,四处逃命。
1946年7月,阎军六十九师企图消灭新七团,徐生芳团长带领全团将士,配合大部队(太岳军区于新亭司令员指挥二十四旅消灭该敌)将敌二十五、二十六两个团击溃,毙伤敌60人,俘敌300余人。
1946年8月,徐生芳亲率新七团配合主力攻克霍县城,于8月29日歼敌后进驻汾西县城;9月上旬收复克城,并接着解放了康城。以上战绩受到军分区的表彰。
1946年11月国民党开始向延安进攻。徐生芳率新七团配合大部队在南关、道美地区进行战斗,控制同蒲铁路通道,保障粮食弹药以及伤病员的前送后运顺利进行。1947年1月30日凌晨,徐生芳率新七团再克灵石县城,毙伤敌50余人,俘敌532人,缴获山炮8门,轻重机枪19挺,其它0300余支,骡马92匹及物资一部。战后,灵石县政府赠送新七团“横扫顽伪直扑城垣”锦旗一面。
为适应-需要,1947年2月新七团整编为太岳第八纵队二十二旅六十四团,徐生芳继任团长。
1947年4月,徐生芳率六十四团先是扫清翼城外围据点,接着从几个方向堵截追击弃城逃跑之敌,致使该敌被全歼。
1947年4月27日,徐生芳率六十四团解放芮城;5月6日,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乡宁;7月7日,六十四团又与兄弟部队一起解放了夏县。7月13日,二十二旅奉命攻打安邑。徐生芳率六十四团担任主攻。当部队构筑工事开挖地道,进行战斗思想动员时,为进一步摸清敌情与地形,徐生芳团长亲率营、连干部到城下侦察,不幸触雷。徐生芳壮烈牺牲。
为弘扬烈士业绩,赞誉烈士英名,太岳军区授予徐生芳烈士“霍山脚下的英雄”光荣称号。
从1945年8月至1947年6月,赵城游击大队,先是升编为新七团,继而整编为六十四团,在徐生芳团长率领下,经历大小战斗23次,参加解放城镇十多座,俘敌1175人,毙伤敌1017人,有力地打击了敌人,锻炼了自己,为保卫胜利果实,粉碎国民党进攻,巩固扩大解放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徐生芳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洪洞县民政局)
[以上内容由网友"Michael"分享。]
以下与徐生芳相关信息:
以下徐生芳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