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通寺原名同果寺,据《临城县志〉记载,肇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唐朝末年,唐武宗“会昌法难”时遭废。明宪宗成化十一年重建,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再修。一度僧徒众多,香火兴盛。后屡遭天灾兵祸,几兴几废,终被历史烟尘湮没。
公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一高僧云游临城,途经盘石岗,忽见路北一里之遥瑞气氤氲,祥光闪烁,遂驻足环视神望,见这里虽无峻岭深壑,但山脉水势藏锋聚气,乃建寺筑刹之善地,揣疑此地历史上必有僧寺禅院。后经佛教管理部门批准,以僧建、僧住、僧管方式在同果寺遗址附近重建新刹,并有高僧更名为云通寺。适时,邢台市交通局公路处丰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已对周围山场进行了开发,昔日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树成荫、果实累累的花果山。应周边佛教信众之要求和开发旅游资源之需要,将已经开发成林的寺庙遗址割爱出来,供重建寺院之用。
云通寺在各位功德主、佛门众弟子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5月奠基动工,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大和尚精心谋划和领建,仿明代寺院建筑风格兴建,历时一年零四个月,于2007年10月竣工。当月29日(农历2007年9月19日),在驻寺方丈净慧大和尚的主持下,举行了隆重的云通寺落成典礼暨佛像开光仪式。
云通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为传统的汉传佛教寺院布局,以中轴线上的建筑为主体,两侧建筑均衡对称布置,寺院殿堂矗立在半山高台上,从山下沿石桥穿过荷花塘、放生池,拾级而上,步十米之遥,庄重阔朗的山门,便突现在眼前。
山门和天王殿为一体。踏进山门便是天王殿。穿过天王殿就来到主殿院落,东钟楼、西鼓楼对称而建。左右两厢并列庑、殿。建在中央高台上的大雄宝殿拔地而起,气势雄伟,云蒸霞蔚,给人以庄严、壮美之感。大雄宝殿后院两座法堂分建两侧,北面院墙紧靠一座突兀而起的山包,曲径蜿蜒,林木繁茂,使整个寺院形成倚山临水、建筑对称的传统格局。
寺院东侧是僧众生活起居区域,方丈院,香积厨、斋堂等建筑秩序整齐,自成院落,各有月亮门与主院相通。
总览整个寺院,建筑规模、佛像规格、生态环境堪称全省一流。据《临城县志》记载,临城历史上有佛教寺院近三十处,但都荡然无存。云通寺的重建开临城古寺恢复扩建之先河,也填补了临城县没有载册寺院之空白。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