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四十五年(1618年),女真族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发动叛乱攻明,四十七年三月,萨尔浒之役明军几乎全军覆没。天启元年三月,沈阳、辽阳俱被后金攻陷,后金尽有辽河以东之地,明廷震撼。
袁崇焕,清人所编明史(主编大人即那个大辫子清宫戏康雍0后面少不了的张廷玉)载:"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天启二年正月......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袁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
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袁崇焕来到宁远卫从此与兴城有了不解之缘,这年二次筑宁远城已先开始,但负责筑城的辽西兴城籍大将祖大寿消极怠工。督师与蒙古名将满桂到宁远后,祖大寿就象变了一个人,我辈以小人之腹度当年督师君子行,关外人素不喜南方人时至今日仍如此,而南北互轻也算自古以来的偏见,以后来在督师入狱,袁崇焕的门人程本直请命同死时所言:"举世皆巧人,而袁公一大痴汉也。唯其痴,故举世最爱者钱,袁公不知爱也;唯其痴,故举世最惜者死,袁公不知惜也。于是乎举世所不敢任之劳怨,袁公直任之而弗辞也;于是乎举世所不得不避之嫌,袁公直不避之而独行也。而且举世所不能耐之饥寒,袁公直耐之以为士卒先也;而且举世所不肯破之体貌,袁公力破之以与诸将吏推心而置腹也。"自古关外汉子只佩服顶天立地的热血男儿,督师被囚辽东的将吏士民天天有人到督辅孙承宗府第号哭鸣冤愿以身代,义士何之璧率全家四十余口人,-顶替袁崇焕坐牢。由此可知督师所得关外民心军心,这也许是那皇帝最怕的。反正祖大寿从此之后成为袁崇焕膀臂,刀剑丛中浴血厮杀先不提,袁崇焕坐牢祖大寿不惜请求削职为民,以自己几代刀箭丛中浴血得来的官阶赠荫换取袁崇焕的性命。单就凭这个我也尊敬他,得友如此还当何言。虽后人对他日后降清颇为不齿,可有些东东站在干岸上看汪洋一片的容易,设身处地泡在水深火热中何其难,而今天兴城人还躲躲闪闪的不敢承认他是兴城人更为可悲。
袁崇焕到宁远城后划定建设规范,城墙高三丈二尺,城墙垛口高六尺,城墙基址宽三丈,城墙上宽二丈四尺,城墙四角筑炮台凸出于城角用来架设红夷大炮。城内布置以各门为轴建"十字形"道路,十字形大街中间有鼓楼一座为战时击鼓进军、平时报晓更辰所用,察院行台、参将府建在城内东南。按察兵备司设在西北(即永和街北),城外有护城池一周。祖大寿与参将高见、贺谦分别督工修造,集四万人之众人人尽力一年时间便修筑完工,至此宁远卫城遂为明末关外重镇,当时史载有兵民五万余家,屯种远至五十里,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视宁远城为一片乐土。
天启五年十月,魏忠贤党人高第代替孙承宗为辽东经略,这个高第良将怯如鸡的家伙,尽撤关外各城守御,将锦州、右屯、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的守兵全部撤入山海关,抛弃了粮食十余万石,辽西军民死亡载道哭声震野。袁崇焕极力反对不得后怒言:"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后金汗努儿哈赤见有机可乘便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率十三万后金军号称二十万西渡辽河,二十三日抵宁远,二十四与二十五日接连围攻宁远。兴城县志载:明兵制卫城屯驻五千六百人,明宁远驻军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宁远佐参将、宁远备御各1人,马军3580人,步军2635人,屯田军225人,盐军68人,炒铁军49人。宁远佐参将领兵1357人,宁远备御领兵3423人。境内屯兵计城堡13座,驻军11284人。腹里接火台26座,了守官军75人。故其时袁崇焕总共集有可用之兵不会超过二万人,袁崇焕集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刚,兵备副使毕自肃,督屯通判金启倧等将士刺血为书誓死固守宁远城。后金军攻至宁远城下,袁崇焕守南门一声令下城上矢石如雨大炮轰鸣双方苦战,恶战中宁远四周十余里城墙墙脚被后金军毁伤,城墙被撞垮了一丈余袁崇焕裹伤亲搬木石堵塞缺口,关宁健儿人人奋勇,后金军死伤惨重士气大落,城头上红夷炮击伤后金汗奴儿哈赤,毙杀后金牛录额真十余人,血战三日,后金军损失惨重无法再战,被逼不得不收兵,袁崇焕率明军取得"宁远大捷",亦是明与后金交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奴儿哈赤在回师途中叹道:"我自25岁领兵打仗以来,从未吃过败仗,唯宁远一战,惨败而归。"恼恨在心中伤势一直未愈悒悒不自得,八个月后在沈阳四十里处叆鸡堡疽发于背而故去,时年六十八岁,奴儿哈赤一生唯独打了这一个大败仗,当是纵有千江水难洗今日羞,清人在《明史》中哀叹:"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
奴儿哈赤子四贝勒皇太极继后金汗位后决心血耻,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五月皇太极率两黄旗、两白旗精兵十五万大军进攻宁远的外围要塞锦州,五月十一日,皇太极所率大军攻抵锦州四面合围。这时守锦州的是袁崇焕部下大将赵率教,袁崇焕派祖大寿、尤世禄带领四千精锐关宁铁骑包抄后金军后路,又遣水师攻其东路以为牵制。前锋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等率关宁铁骑奋勇死战,与皇太极后金军精兵大战三场胜三场,小战二十五场亦是战战必胜。从五月十一打到六月初四,二十四天之中日日有战激战之烈不亚当年宁远大战。皇太极无奈转而去攻宁远城,后金军曾败于宁远城多有忌惮,后金军前锋大贝勒代善见城中有备胆怯停滞不前,二十八日皇太极下令总攻意欲击破城外明军关宁铁骑直逼城下。袁崇焕令满桂,祖大寿率关宁铁骑在城南二里列阵,总兵孙祖寿、许定国、尤世威沿壕布阵,阵后城墙下环列火器,皇太极欲用计佯败诱明军出击而后起伏兵围攻,但为袁崇焕识破守垒不追反令皇太极徒劳一场只好回军而战,两军城外恶战,袁崇焕亲临城上督战大鼓士气,蒙古族名将满桂虽身中数箭犹力战不退,而祖大寿、尤世禄统兵回击清兵后路,城上明军健儿以红夷大炮援助关宁铁骑,击毁后金汗皇太极东山大营及皇太极的白龙旗,毙杀后金军甚众。后金铁蹄前关外的健儿们知道身后自己拚命护卫的是什么,高堂父母娇妻爱子,还有那份来之不易的家园。不会有人后退的,那一刻明末最强的军队诞生了----关宁铁骑!后金军关外无敌的神话打破了,"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成了过去。自万历四十五年(1618年)明与后金在抚顺首战后明军屡战屡败,前次宁远大战袁崇焕还只能据城而战,而如今双方终于可以又在野战中一较高低了,明军找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后金汗皇太极百般无奈下忍痛撤军,又在想捞一把的锦州再次合围战中受挫,七月彻底败回沈阳。这一役明朝称为"宁锦大捷"。此战中后金军伤亡惨重,明军捷报称皇太极长子召力兔贝勒胸口中箭,浪荡宁古贝勒被明军射杀,又杀固山(官名,统兵七千五百人)四人、牛录(官名,统兵三百人)三十余人。而后金纪录中则称皇太极的叔伯弟弟济尔哈朗贝勒,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萨哈廉贝勒和瓦克达身负重伤,大将觉罗拜山,巴希等在锦州被射杀!后金军上下胆气尽丧。督师给朝廷的奏章中说:"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合马交锋,即臣去年,亦自城上而下攻。自今始一刀一枪,下而拚命,不顾夷之凶狠剽悍。臣复凭堞大呼,分路进追。诸军忿恨,誓一战以挫此贼。此皆将军满桂之功居多。"
历史不做假设否则袁崇焕至少可以宁远城为据,以关宁铁骑出则越大凌河收复失地,退则保宁锦一线待机而动。可惜历史不给袁崇焕这个机会,宁锦大捷后袁崇焕为魏忠贤斥为“不救锦州为暮气”贬回了故乡东莞。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六月,朱家换了新当家人后,万岁崇祯将九千岁魏忠贤做掉送下了地狱,崇祯元年(公元1628)四月,皇帝加了督师官衔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军务,加太子太保,赐上方宝剑,袁崇焕才又回到宁远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后金天聪3年)十月二十六日,后金军避开了坚固的宁锦防线,分三路向蓟镇喜峰口明军发动突袭,突破长城大安口、龙井关入塞,二十七日皇太极亲率主力攻破红山口入塞。三十日后金军合围了北京的最后门户遵化,袁崇焕派赵率教率援兵急救却不幸中伏血战阵亡,袁崇焕得报京师告急昼夜统兵疾行入关,两日一夜,急行军一百五十里,离开宁远城后再未回来。十一月二十日袁崇焕率兵在北京广渠川外与后金军展开一场血战。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力厮杀使后金军屡战屡败,袁崇焕如此之举,引起北京城外的戚畹中贵的极度不满,纷纷向朝廷告状:袁崇焕名为入援,却听任敌骑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城外戚畹中贵园亭庄舍被敌骑蹂躏殆尽。崇祯帝十二月初将袁逮捕入狱,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于三年八月碟(zhe)刑(0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兄弟妻子流放三千里,袁崇焕无子,抄没家中亦无余财,袁崇焕时年四十六岁。明朝名将满桂、赵率教、孙祖寿等多人亦在此战中先后战死。
明人杨士聪《五堂荟记》称:"袁既被执,辽东兵溃数多,皆言:'以督师之忠,尚不能自免,我辈在此何为?'……封疆之事,自此不可问矣。",清人《明史》道:"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明人张岱在《石匮书后集》载袁崇焕人生的最后一刻中称:“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而那位袁崇焕的门人程本直,写了一篇《漩声记》为袁崇焕辨冤,并且四次诣阙抗疏无效,愤而请与袁俱死:"掀翻两直隶,踏遍一十三省,求其浑身担荷、彻里承当如袁公者,正恐不可再得也。此所以袁公值得程本直一死也。","予非为私情死,不过为公义死尔。愿死之后,有好事者瘗其骨于袁公墓侧,题其上曰:"一对痴心人,两条泼胆汉",则目瞑九泉矣。"崇祯成全了他顺手把他也杀了。
“记得相逢一笑迎,亲承指教夜谈兵。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慷慨裂眦须欲动,模糊热血面如生。背人痛极为私祭,洒泪深宵哭失声。太息弓藏狗又烹,狐悲兔死最关情。家贫资罄身难赎,贿赂公行杀有名。脱帻愤深檀道济,爰书冤及魏元成。备遭惨毒缘何事,想为登场善用兵。”袁崇焕早年为祭被朝廷冤杀传首九边的名将熊廷弼,愤笔而下的这首诗也成了自己的真实写照,令人为袁崇焕千古依旧垂泪不已。"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其后袁崇焕的关宁铁骑以宁远城为基地,为抵御后金在这宁远城周边纵横驰骋了十多年,也屏护了大明江山十多年,袁崇焕曾称"宁前金汤二百里,但北负山,南负海,狭不过三、四十里",宁远城像只钉子牢牢的钉在后金的咽喉,直至1644年3月明军吴三桂因李自成军攻入北京而主动放弃宁远城入关,宁远城才为后金两代大汗梦想了几十年后所拥有。袁崇焕的辽土养辽人辽人守辽土之策,先辈辽人为家乡父老为袁崇焕的赤诚肝胆做到了,只惜天不遂督师愿,当时被评价为"明用之善,则为后金之劲敌;用之不善,则为明朝之叛将"的"自祖大寿以下凡五十员辽将"和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却为他人所用,关宁铁骑横扫天下饮马他乡而再未归,成就了他人另一段历史令人扼腕。
网上一位名家写到对当时宁远城的评价:“以宁远与锦州为核心的宁锦防线的完成.这道防线成了后金的恶梦,它正好卡住了后金进关的脖子.虽然后来后金找到了从蒙古迂回入塞的道路,但是由于宁锦防线卡住了后金最关键的交通线,而蒙古一路后勤补给非常困难,因此尽管后金军几次成功的入塞,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撤回.宁锦防线一天在,后金就一天不能向关内扩张!实际上,皇太极的整个生涯,贯穿始终的就是如何去突破这道宁锦防线,但即使后来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终皇太极一生也只是攻下了锦州而已,更坚固的宁远依然巍巍挺立!直到李自成向北京进军,吴三桂放弃宁远内撤,清军才得以占据了那座让两代大汗痛心疾首的宁远城.而后,又是机缘巧合,吴三桂借清兵,清军又不战而通过了山海关,这样几十年的心愿才终于得以实现.而清军一旦突破了山海关--宁锦防线,立刻在很短的时间内席卷了全中国,无可阻挡!由此更可见宁锦防线作用的巨大,而它所承受的压力又是多么的沉重!”
辽宁兴城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