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泉镜
蒙泉镜(1833—1897),字芙初。壮族。府城乡寺圩村人。清咸丰五年(1855年)考取秀才。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30多年中,共赴乡试14次,终不中举。其间,于同治七年(1868年)以拔贡身份入京赴朝应考,落选而归。同治十三年先后主讲阳明书院及今马山县三潮、那林、白山,都安县地苏、安阳以及凤山等地收徒讲学30多年。
其传授有方, 地苏的唐广村的生徒18人,考上秀才6人。在安阳,有个生员中举,为该县有史以来第一个举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任阳朔教谕10年。光绪二十一年,调补百色厅学正,直至去世。
蒙泉镜于教学之余, 致力于诗歌创作。 民国6年(1917年) ,其子仁潜将父遗著辑成《亦嚣轩诗稿》 (一称《亦嚣轩诗集》),收作品405首,由广东编译公司刊行于世。1989年12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诗集校注本。这些诗,大多抒写科场失利怅惘的心情。蒙对当时的农民起义,亦有不正确的看法,境界颇为褊狭,但在接触到比较广阔的现实后,也曾写出一些爱国忧时,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同时又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风土人情与民族心态,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鸦片战争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侵入中国,中国割地赔款,国势岌岌可危。作为正直的知识分子蒙泉镜,在其《感事步韵》四首中,对中法战争中的抗法名将刘永福赞扬备至,说刘“十万军威振虎熊”;对李鸿章等投降派,则“低徊世事频搔首,翘望燕云思不穷”,痛心疾首的批判跃然纸上。他主张筹边,对侵略者要积极防御,“忧国少陵兵焚后,筹边德裕画图中”,象杜甫(少陵)一样忧国忧民,象李德裕那样积极筹边,不让侵略者越雷池半步。他对壮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比热爱,具有强烈的感情。在《亦嚣轩诗稿》中,用大量的篇幅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充分地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如《秋白登福寿岩步同人韵》、《春日游灵水》、《观溪水至》等,写景状物,堪称佳作。
[以上内容由网友"Lewis"分享。]
以下与蒙泉镜相关信息:
以下蒙泉镜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