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嵩
契嵩(1007~1072),字仲灵,自号潜子。镡津县(今藤县)宁风乡人。俗姓李。七岁出家,寓居于县东广法寺,十三岁削发为僧。十九岁游江湘,陟衡庐,游历天下。得法于洞山晓聪禅师,广读经史,博通内典。北宋庆历年(1041~1048)入苏吴,至浙江钱塘,喜西湖山水,入灵隐寺为僧。居灵隐永安兰若庵,为禅教云门宗,自称灵隐永安兰若沙门。时天下学士倾慕韩愈,好尚古文,用传统的伦理学排斥佛教,独尊孔子。契嵩作《原教孝论》、《辅教编》等,阐明儒佛之道一贯,不能偏倚。以佛教的五戒比附儒家的五常,论述儒佛两家都是教人为善,有相资善世作用。不少文儒爱其文采,折服其文理,以为佛与儒在教化上不可偏废,排佛风气渐止。平素与人清谈。终日不倦。居室无长物,向以清廉自许。时有友人与交游,敬慕其为人,愿相资尊养。不肯,使人致谢:“从吾所好,何必求富而执鞭哉。” (《镡津文集》陈舜愈《明教大师行业记》) 平素耿介绝俗,不假声色,不苟言笑。凡恶佛者,博引圣贤经论,古人集录,恳恳言说。苏轼评价曰:“契嵩禅师常嗔.,人未见其笑……”(《宋人轶事汇编》卷.二十“禅林”)皇祐间(1049~1053),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综述禅教宗派源流,为研究禅宗历史作出贡献;作《教外别传》,强调禅为教外别传,自立一说,一反当时佛教一致的常见,在佛教界有很大影响。曾抱其述著游京师,并上 书仁宗皇帝。仁宗嘉览,诏付传法院编次入藏,赐予紫方袍,赐号“明教大师”,以示褒宠。云门宗宋初便居优势,经他加强发展,达到鼎盛,居各宗之冠。成为高僧,一代宗师,禅宗界有极高的赞誉。南宋后该宗衰微,渐至湮没。北宋熙宁五年农历六月初四日,卒于杭州灵隐寺。
同月八日,按佛教仪式火化。次月四日安葬在灵隐寺永安院左侧。著作《定祖图》、《嘉祐集》、《治平集》凡百余卷,60余万言,已佚;现有《镡津文集》十九卷首一卷传世。
[以上内容由网友"Melody"分享。]
以下与契嵩相关信息:
以下契嵩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